现在几乎连我读初中的弟弟都学会用“拖延晚癌”这个词来形容自己了,可见现今社会拖延行为已经深入骨髓。许多时候,我们用“拖延”这张挡箭牌来逃避应承担的责任。似乎因为拖延,我们偶尔偷个懒的毛病就可以被原谅。
但事实上,这本书却告诉我们,拖延大部分时候只是问题中的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我们或许应该去了解探索深层的原因——比如心理障碍、生理缺陷、价值观冲击等。
这本书是作者根据30多年来与拖延症斗争所得到的切身经验。作者告诉我们:
拖延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一个自我时间管理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此外它还受到一些生理因素(如注意力缺陷紊乱、执行功能障碍等)的影响。拖延问题同一个人如何与自身相处有关,所以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涉及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了拖延问题:
-
行为方面
你是否有过想做一件事很久却一直不想行动的经历?这样是否影响到了你的生活?你认为你会这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想我们先得弄清楚两个问题:
- 智力与拖延无关
- 如何分辨自己正在拖延——当你在拖延的时候,一定是焦躁不安的。
当拖延症患者开始一项新任务时,期间会有一连串的思绪、情感和行为波动影响着ta们。这时候这些人的表现呈现出许多的共性,这被称为“拖延怪圈”。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马上开始’—‘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还有时间’—‘我这个人有毛病’—‘最后的抉择’—‘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以上便是拖延症的内心活动,虽然最后说了永远不会再拖延,但下一次,你还是很有可能再次跳进这个怪圈。
那拖延的根源究竟在哪儿呢?作者列出了以下拖延者信条,试着找出你的那条:
我必须要做到完美
我做每件事情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
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
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
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
我必须避开挑战。
如果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伤害。
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更好。
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
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者任何事物。
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人们不会喜欢我的。
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
这些信条或许就潜伏在你的潜意识中,因为它们,你一直把事情拖着,总觉得应该准备得万无一失了才可以开始去做,你可能希望对事情有绝对的掌控感,喜欢一切都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
你接受不了失败,渴求一切完美。
一部分拖延症患者害怕受到别人的负面评价,害怕付出没有回报,把自我价值感和能力与自己的表现等同起来。而拖延缓和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对失败的焦虑和恐惧。
完美主义拖住了你的行动
另外一部分拖延症患者则是因为对自己期待过高,拥有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失败。如果你是这样的话,可以稍稍停下来,提醒自己,能力是随着成长不断发展的,只要你愿意付出,通过努力,你会变得越来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