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不仅仅是在咨询当中,更重要的可能是我们在生活当中,怎么去贯彻焦点的理念。这可能是特别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们从习惯性的挑错思维,慢慢的转变思维观念。从正向的积极的态度去和自己相处,和身边人相处,和周围人相处,和这个世界相处。真的都是特别特别不容易的部分。
一旦孩子出现一些反复的状况,我们就很可能稳不住自己,一着急又会返回之前的挑错思维,一眼看到孩子这做的也不好,那做得也不好,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那么这个时候呢,特别想让孩子改变。说话的语气、就会有指责、埋怨和抱怨的态度和方式。而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你怎么看他都不顺眼。那么他也会特别的烦。情绪也会很糟糕,那么可能给你产生对抗的心理,你越想让他改变他就越不改变,那么亲子关系也遭到了破坏。又变回了之前的恶性循环的状态。
那可能这个时候我们忘记了,反复反复效果更巩固。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很可能就是螺旋式上升,循环式反复。重复发生往返都是正常的现象。就像刘老师讲课中提到的,就像我们栽了一棵树,而那棵树后来挪走了,就剩下一个坑,当我们想把坑填满的时候,但是倒上去一锹土,慢慢的用脚踩踩平,土就下去了一部分,那么重新再填再踩,再填再踩,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边,这个坑才能慢慢的填的更实在了。
所以出现这种反复的状况是正常的,是在改变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情。 我们既要接纳孩子问题的重复出现,也要接纳自己,暂时的没有稳住。那说明我们在学习的路上,还需要更加的努力。
那么在接纳之后,要想一想自己现在已经做到的有哪些?能肯定自己的有哪些?而这些我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还有呢还有呢,那接下来做一些什么样的调整,可能会更好一点。那我们的改变可能会带来孩子什么样的不一样?那孩子的这些不一样,又会带来我们什么样的改变?当孩子的情况更加的平稳,而我们也能够满足自己的时候,那个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呢?周围的人家看见了会怎么给我们反馈呢?我们的感受又是什么呢?我们的喜悦最想和谁一起分享了,那个人又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回应呢?……
要做到焦点生活化,生活焦点化,真的是很不容易,在这样一个过程里边,孩子是我们的监督员和督导师。我们要很虚心的向孩子请教我们应该怎么做?他觉得他需要我们怎么样去帮助他,给予他想要的,而非我们认为他应该要的,可能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尊重吧!
和孩子共同相伴,在共同学习成长的路上,并且互相扶持,做彼此的镜子,也共同的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真的是一件很幸福也很了不起的事情,加油所有的焦点家人们,携裹前行的路上,感恩你的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