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析】这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王老师准确定位习作单元课文的功能,紧扣单元要素设计课堂,充分发挥课文在学生习作方面的示范作用,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教法灵活,重视实践,学生充分自主,课堂欢快活泼。具体讲有三点深刻感受:
1.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这节课共有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梳理顺序,初步感知”是充分把握课文内容,是学习课文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写了什么”才能探讨“怎么写的”,环节一是环节二的铺垫。第二环节“真情流露,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提炼表达情感的几种方法,抓住了重点,落实了单元要素。第三环节“课堂总结,推荐阅读”是对第二环节的总结概括,同时又自然向课外延伸:推荐阅读作者史铁生的其他作品。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整节课紧扣单元要素,充分挖掘教材的示范作用,重点突出。
2.教法灵活,授之以渔。王老师在这节课上运用了两个阅读工具:鱼骨图和表格。鱼骨图的运用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了时间的推移和“我”心情的变化;运用表格后,“内心独白、寓情于事、融情于景”三种表达情感的方法一目了然;两个阅读工具的呈现,使学生明白,理解课文需要“梳理与概括”,“梳理与概括”可以采用合适的工具。这样“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达到了“用不着教的”教学目的。
3.学练结合,重视实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第二环节,王老师在引领学生充分感知了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之后,设计了“生活小情景”让学生进行微写作,这样设计迅速使学生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到自我表达上,这就加强了阅读与表达的联系,促进了读写结合,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除此,课堂中还处处有阅读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很大。这样的课堂设计,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