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是什么?
追星一词来源于红极一时的小虎队。1989年小虎队开始巡回演出,当他们从台北巡演到高雄时,疯狂的粉丝们成群结队的骑着自行车一路追踪,大呼其名。这种跟在明星后面追明星的现象被当时的报纸称为“追星”,也正是从那时起人们开始用“追星”一词来形容粉丝对明星的崇拜行为。
当一个个偶像出现,身后必然跟着一帮粉丝为其保驾护航。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偶像。
可是,你有没有考虑过,你追的“星”到底是谁?
02 为什么?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我说的,那这里我们来想一想:你为什么会去追星?是被偶像吸引,你的偶像身上带着你喜欢的某种特质,你看到了这点,变得更加喜欢你的偶像。
而潜意识中,你也想成为带着这种特质的人,也就是理想中的自己。在我看来,这个“理想中的自己”才是你真正追的“星”。
拿偶像张艺兴举例子,我很喜欢张艺兴,喜欢他身上那种冲劲,那种努力的品质。
在生活中,我算是一个“三心二意”的人,做什么事都坚持不了太长时间。背英语单词,来兴趣了连续背上几天,中间突然断了,然后再重新开始。
张艺兴一直是很努力的人,因为喜欢音乐,2008年就去了韩国,一边是异国他乡,努力克服语言障碍,一边又要忍受别人的diss。
然而张艺兴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努力唱歌,努力跳舞。现在回来的他改编音乐不在话下,更不用提舞蹈了,被称为人体节拍器的艺兴又怎么会输在跳舞上呢?
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多伟大,还是一直朝着自己所喜欢的努力努力再努力。
我为张艺兴身上那股努力劲所感动,所吸引,也被他的事迹所鼓励,也想成为一个像他那样努力的人,所以我才去追星,而其实这个“星”就是理想中的那个努力的自己。
03 怎么做?
第一:不盲目追星
偶像和粉丝之间其实是一种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的关系,偶像因为有了粉丝的支持所以光芒万丈,所以努力去展示不同的自己,来维持粉丝对自己的爱。
而粉丝也从偶像身上得到了某种鼓励和精神寄托。偶像也是人,我们可以去追星,但不要盲目追星。
还记得杨丽娟吗?她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父母为达成女儿心愿倾家荡产。父亲为给女儿筹募旅费,甚至想到了卖肾;在父母的疯狂中,杨丽娟如愿当面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最后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赵泳鑫家曾遭到女粉丝非法入侵,女粉丝发现家中没人后,便开始脱衣洗澡,警察赶到时该女子赤身裸体躺在浴缸中泡澡。据悉,该女子已经多次跟踪赵某了,先是要求做他的助理,后又以各种谎言接近他,还潜入他所住的酒店,躲在窗帘后面;赵某经纪人曾报警4次。
这样的追星行为都是反例,既让自己偶像觉得为难,又对自己无一点好处。
在自己接受范围内,在偶像接受范围内去声援支持偶像。
圈内励志粉丝华晨宇很喜欢张国荣,所以一直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张碧晨的偶像是张艺兴,为了更接近偶像,努力让自己成为了歌手。追星也应该和这些粉丝一样,理智追星,为了偶像变得更强。
第二:如何更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我前面说了,这个追星其实追的是“理想中的自己”,从偶像身上获得了鼓励,那之后要怎么做才能更接近理想中的自己呢?
首先,要有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比如学英语这件事上,长期目标是能跟外国人正常交流,这个目标一时间太大太难,可以把它分解为一个个短期目标。
短期目标一天背多少单词,练多长时间口语,听多长时间听力,然后一个个短期目标汇聚成了中期目标,中期目标又向长期目标努力。
其次,交给时间和努力。
计划有了,那就把剩下的交给时间和努力,努力和坚持是不会欺骗自己的。
就像张艺兴练舞,对自己严格要求,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做到极致,做到节拍上,可能他的一个抬手的动作都要练习几千次,就为了让它在抬起的那瞬间“恰好”落在最正确的位置。
就像成龙,一次次高难度的动作,为了拍出最好的效果,都是亲自上,不用任何替身。
谁都可以欺骗你,唯有汗水和努力不会。把它们交给时间,让时间来为你架起成功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