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做圣人”
出任京官的曾国藩,从气质到观念都非常庸俗,存在严重的自卑和焦虑。问题出在他还没有读过书,原来曾国藩以前读的基本都是应试教材。 于是曾国藩开始读书,认真研究理学经典。大儒唐鉴建议他先读《朱子全集》,以朱熹之学为宗。通过读书与交友,他的见识与以前大不相同。
三十岁时他立下学做圣人的宏志,改掉身上的毛病,诸如浮躁,坐不住;为人傲慢,修养不好;虚伪;好色。他的方法是写日记,抓住生活细节,反思一整天的活动,不光是要逐一反思自己的行为,甚至要反思检查自己大脑中转过的每一个念头。他认为自我完善时还要有“恒”,不放弃。通过曾国藩的日记可以看到他一生都在不断磨砺自己,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修炼的脚步。在日记中不断反省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行为。
晚年,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说 ,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了万丈高。”
曾国藩的修身过程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资质非常平庸的人,如果真的实心实意地进行自我完善,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他的胸襟可以扩展十倍,他的见识可以高明十倍,他的气质可以纯净十倍,再愚钝的人也会变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