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因为熬过低谷后的人,虽然变得更强大了,但往往也更破碎了。
在哲学史上有一个忒修斯之船的悖论:
如果一条船在大海上航行,每遇到船受损的时候就用新的木头进行替换修补,那么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人在低谷期时就像在大海上航行的船,会遇到种种破损,以至于不得不更换木头。
朋友的距离会让你更换义气这块木头;
同学的冷漠会让你更换情谊这块木头;
家人的责备会让你更换依赖这块木头;
邻居的闲言会让你更换热情这块木头;
另一半的离去会让你更换专一这块木头。
……
此外还有种种破损,或许有失业、没有技能、学历低下、不善社交、自卑……
走出低谷,航行到海的对岸,可以说是把身上能换的都换了个遍,如同忒修斯之船一般。
这时的他还是低谷时期的那个他吗?
他更加强大,拥有了更强的能力、资源。
熬过低谷期的人不是沉默少言了,而是没有幻想了。
他抛下幻想,准备战斗。
人在低谷的时候,最主要的感受其实不是痛苦,而是孤独。
二
你会发现,再亲的亲人对你负面情绪的忍耐也是有限度;好的朋友,也不愿意听你讲完所有烦恼的细节之处;爱情就更不用说了,低谷的时候,你自卑,敏感,负能量爆棚,个人吸引力跌入谷底,失恋于是常常相伴发生。
你把自己的伤痛拼命展开,以博得理解、同情与关怀,人人却都避而不及。
然后,你会发现自己束手无策、绝望、无助,你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真的就是自己一点一点熬过来的。
每一天,你都数着自己的呼吸,独自背负着自己无法躲避的命运。
其实别人并非对你没有善意,这个世界也并非没有温暖,只是处于低谷的你,就像是一座冰山,日常中星星点点的火光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温暖不了你。
你们根本就是两个世界,那些正处于平顺阶段的人和你,根本就是在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根本就是说着彼此听不懂的语言,谈何理解?
通过这次经历,你明白了,只有自己能够给予自己最大的同情,只有自己能够让自己重拾自信。
放弃依赖别人的那种幻想,便是成熟。
所谓冷暖自知,便是要你承担起你所有的命运。
而沉默,不过是这次经历的附带产品。
就好比你的手受过非常严重的损伤,即便是养好能够重新使用以后,它在抬起落下之间,也总是要迟钝些的。
这只手,从此记得这个伤口了,它变得更为谨慎,也不会再浪费力气做一些无意义的引人注目的动作了。
就像你,经过了低谷,也多少知道,以言语去获得理解与关爱,是多么的无力。
三
熬低谷
那你就应该知道「熬低谷」是怎么一回事:
「熬低谷」就是没人一起帮忙解决问题、表达情绪无人回应、甚至没人理解你到底有什么问题、对生活前景失去希望。
心理学经常倡导说「情绪要被看见、你的内在价值要被看见」,现在大家也都信这个,然而很多心理学理论都是奢侈品。
熬低谷就是你被迫生活在一个无法让你心理健康得到滋养的环境,会让你不断怀疑自己、心灵能量不停被消耗、却同时还得挣扎着挤出精力来面对艰苦的生活。
而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摸索出逆境中的心理学理论——就是如何统筹规划、最大程度地节省自己的心力,从而能面对逆境、生存下去。而当你被外界环境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唯一节省自己心力的办法其实就是「沉默少言」。
我觉得这是个非常正常、也非常智慧的反应。
虽然传统心理学总是倡导叫大家多与外界交流、多参与外界活动、不要孤立自己,但当你的心灵触角伸出去却不停碰壁受伤,那么我觉得就得承认你正生活在一个有毒的环境里,这时候只能以静养为主,直到你滋养出足够的精力来离开这个有毒的环境。
有很多人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离开这个有毒的环境,那么就只能很长时间地保持「沉默少言」模式。
这也就是为什么少儿节目、动画片永远都是蹦蹦跳跳精力无限,而成年人节目就有更丰富的类型。
因为前者是乌托邦式的、假定与外界互动基本是健康、不需要工作、只需要表达真实自我的世界;而成年人节目就得刻画更多的真实生活——而真实生活往往是心理健康得不到太多滋养的世界。
所以有时候我总是认为,成年人看心理学要适度,不要过分迷信某些看起来很美好的心理学理论——是很有道理,是很美好,可是当你身处的现实环境根本无法支撑起这套乌托邦时,我认为你还是最好不要过多迷信乌托邦。
在一个残酷的世界中,「沉默寡言」是这样起作用的:
1.你表达阳光可爱的积极正面情绪,却得不到外界的积极反馈;你表达忧伤愤怒的负面情绪,也得不到外界的同情或者实质性的帮助。这时候真正消耗你心力的其实是「被拒绝感/分离感」,而不是原先你表达了什么情绪。
这时候,「沉默寡言」就是让你收回伸出去的心灵触角,不再反复体验「被拒绝感/分离感」,减少这种体验对你心力的消耗。
2.在一个残酷的工作环境中,你会发现自己多说一句废话、多做一些多余的动作,都会被批评。而且不会有人来听你的解释「我经验还不够 / 我有些紧张....」等等。在一个容错能力很少的工作环境中,你的确会发现「沉默寡言」是「静能生慧」的第一步。
沉默寡言的你会统筹好自己工作布局的展开,最大程度提高效率和效果;沉默寡言的你会「先想后说」,最大程度地减少与同事之间的冲突、每句话都点到位、每句话都不得罪人。
3.沉默寡言还有利于减少自己原先的情绪不断放大扩展。如果你和别人宣泄负面情绪,很可能得到更多的负面情绪,导致你原本情绪被放大;如果你带着负面情绪做事情,那么这个负面情绪也仍然会传播出去,最后像声波一样逐渐扩散成更大的负面情绪回报给你(有点类似于业障);如果你沉浸在自己的负面情绪中,那么就像在沼泽地里越陷越深。
这时候最好的办法仍然是沉默寡言,也就是不让你的负面情绪传播到生活中,祸从口出以至于遭受更多的困难。
这时候比较困难的一点是,如何在沉默寡言的同时,不被情绪反噬成抑郁症。这也就是为什么古往今来大家都在强调「内修」、「修心」,因为其实最终的战斗是看不见的是你和你自己情绪相处的能力。
而熬过低谷的人,其实是非常明白无法适应外部环境、同时无法承受内心压力的滋味。
沉默寡言其实并不是一个舒服的生存方式,大多数人最后还是向往能生活在一个能自由表达真实自我的环境里的。但历练过的人,其实会逐渐习惯「沉默寡言」这个动作,甚至于逐渐减少「表达真实自我」的心理诉求。
传统心理学可能会认为这并不健康,我却觉得很正常,因为表达自我这件事绝对离不开外部环境这个因素;而曾经适应过艰苦环境的人,是可以减少「表达真实自我」的欲望的,因为环境不允许,但他得活下去。
其实真正熬过低谷、再过上正常日子后,也往往并不会觉得有天差地别的幸福感,就好像一个人的皮肤厚实得像野兽一样后,无论春夏秋冬都不会有太大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