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生活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梦想以及磨难,不是简单的所谓理想还有阴谋,生活不是那么简单的概念,真实的生活要过成什么样是要我们自己完成和回答的。”
作者在父亲去世后,无所事事,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他将这归结于自己从八年前父亲中风起,就不得不担起了这个家庭。为了家庭,为了父亲的病,所以作者必须着急能否成名,能否写出一本畅销书。那么作者所过的生活在他眼里是不得不这样的,这样着急,这样努力。后来因为想要带父亲去国外看病,作者更加的努力,他着急挣钱,想要给父亲好的医疗条件。这一切好像都是以父亲的病以及这个偏瘫的家庭为驱动力的。
所以在父亲去世后,这个驱动力也没有了,作者无所事事。我好似很理解作者的这种想法,因为我也是这种人。习惯于把自己的生活归咎于各种压力,而不是主动去规划。
我想要尽快的去挣钱,是想要减轻父母的负担,甚至可以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我想要尽快的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是不想被别人取笑,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我一直在为这些目标而奔走着,我好似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而我也一直在逃避着,甚至可以说我不敢想,我怕自己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才是最让人觉得害怕的。这也好像是我一直逃避的问题,不想回答的问题。所以我们用最容易掩饰或者最常用的借口,理想或者责任去逃避它。
而这也促使我们错过了许多。比如作者为了想给父亲出国治疗提供金钱,一直在外努力工作。当父亲去世后发现自己留给父亲的唯一一张照片已经被父亲摸的泛白了之后,才明白原来自己剥夺了自己能给父亲最好的东西——陪伴。也错过了与好友畅谈,告诉他要学会享受生活的机会。
而我也因为犹豫,因为胆怯,不敢回答这个问题,在我高三毕业后不知道选什么专业。选相对喜欢的,觉得冷门,毕业后工作没有保障。而选择一个在人们看来容易找工作的,自己又不喜欢。最最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当时的我就在想,我真是一个糊涂且失败的人。而我也羡慕极了那些目标明确的人,因为他们的身上散发出了自信的光芒,他们或许有了生活的答案。
所以,时常想想吧,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不急于一时得到答案,但要有所收获。就像李大人说的一样,好好想想怎么生活,怎么去享受生活。这是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