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刚到家,我就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串烤面筋,先生说是孩子中午自己烤的,特意给先生和我各留了一串。最近我和孩子都特别喜欢吃烤面筋,可是大热天的我们不愿意出去,外卖送过来时凉了没那么好吃,于是先生站出来说他负责给我们烤,经过一番准备,最终先生做出来的烤面筋色香味俱全,每次一上桌就被我和孩子吃了个净光。昨天早上先生买了面筋后就去上班了,没想到孩子中午自己学着烤了。
我正吃着烤面筋,孩子回来了,问我好吃不好吃。
我:“太好吃了,和爸爸做得一样好吃。”(我觉得我这句话说得特别好,一下子赞美了父子俩。)
看着孩子高兴的样子,我又补充了一句“谢谢你还特意给我和爸爸留了,你真是一个懂得分享的好孩子,有你这个儿子我和爸爸太幸福了!”
孩子开始给我说他是咋做的,说完之后又加了一句“给你说了也没用,你又不会做,以后还是我来做吧!”
从孩子自己烤面筋这件事里,我有了以下几点想法:
1,每个人做事都是靠动机驱动的。孩子之所以做烤面筋,是因为他想吃,想吃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动机。
2,做成一件事需要有方法。之前几次先生做时,孩子都一直站旁边看着,给先生打下手,他对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每种材料放多少,什么时候放了解得清清楚楚。
3,做完之后有成就感。我和先生都说孩子做得好吃,给到了孩子积极的反馈,孩子从中收获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美好的伴随情绪会激发孩子下次再去尝试。
4,父母要懂得示弱。当孩子知道他说了我也不会做时,他就会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他觉得做出好吃的烤面筋是他的责任。
如果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孩子也像上面说的有动力有方法有成就感和责任感,我们还用担心他吗?此刻我终于明白了“接受无为,在无为处有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