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本书 #数据分析有窍门 #
当前豆瓣评分:7.7
一、解决问题的流程
1.划定范围:
不划定范围,在所有数据上做文章,会掺杂过多要素,难以找到问题的关键。
2.明确目的:
原因是什么,需要采取哪些行动?
3.进行假设(锁定问题关键):
可用框架:流程图,损益表,4p营销理论,框架也可用于查漏补缺。
ps.开端决定结论的质量,原因有三:
1.设定问题位于假设之前直接决定分析的质量。
2.最初的问题定义都决定了后面工作的成败。
3.开始之后很难再扩大视野。
所以在设定问题之前用框架进行材料的收集,进行缜密的思考,尽量做到完善完备。
二、分解数据,找到问题的关键
1.趋势观点和快照观点
趋势观点可以捕捉一段时间内的变化,也被称作时间序列,通过数据观察变化经过,可以得知有哪些流程,以及形成目前状况的经过。关注过去的变化,预测将来的动向,可以带来飞跃性的效果提升。
快照观点是截取某个期间的情况,用指标体现该期间的大小,比例和分布情况等,可以轻松地把握大致情况或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该因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
2.指标
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偏差、变异系数、频率、等。
三、锁定原因
1.锁定原因也需要假设,WHY型假设(与原因有个的假设)
寻找接近结果的原因;选择能够采取对策的原因。
2.相关系数优势
能够立即得到得出答案;
简单易懂,更容易得到对方的理解;
能够分析单位不同的数据;
为回归分析等进一步分析做铺垫。
3.相关系数陷阱
因果关系,相关关系并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
疑似关系,结果未必都是由直接相关关系导致的;
数据的范围,分析所用的数据范围不同,会对结果带来很大的差异;
离群值,由于某种原因,与其他数据差距比较大的数据。
四、依据“方程式”指定对策
制作散点图,画出回归方程,然后进行数据估测,如设定合理KPI。
注意:数据之间必须具有单纯的比例关系;离群值以及不同的数据选择范围,会导致分析结果产生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