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而行
——新网师公益行专家阅读《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打卡点评
每天坚持一点点,看似简单,但是能天天坚持下去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怀着紧张和期待的心情,我开启了今天的阅读点评:
一、坚持打卡的犟龟:
今日完成阅读批注点评的专家库成员有:李亚敏、王荣平、王辉霞、樊华岗、张明坤、师凤丽、王昌侠、刘文霞、周燕、贾颖、靳淑凤、崔俊莲、吴黎霞、韩永霞、李世萍、周娟、弯丽君、殷德静、马青林、佟化玮、薛丽娜、许钰梅、郭筠筠、徐小粉、张翠琴、朱娟、付海亮、刘瀚、侯丽江、李雨、王志鹏、李亚梅、刘丹丹、屈彩霞、朱小会、徐晓彤、邱常培、廖丽涛、任娜等共38位专家教师。
以下是各位专家教师的精彩点评:
李亚敏:新教育实验的愿景是: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四个改变的目标,即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和改变区域的教育生态。
新教育的愿景是教育的方向,是针对现实的理想理想。
在不同的职位上,要思考教育是什么?
1.教师要思考:我们和学生的关系是怎样的?
小时候,我们心中的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就是权威,老师说话一言九鼎,这种传统一直传到现在。而新教育倡导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陪伴者。
2.学生要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不断追寻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3.学校要思考:学校为何而存在?
分数对于学校来说是生命线?学生的成长对学校生存的价值?
4.区域要思考: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怎样的?
同时李老师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读完这一部分,对话语体系这个概念还是一知半解。“心理的韧性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如此生命才会厚重圆满。”
刘文霞:1.如果将新教育实验的愿景对标怀海特的三阶段,这一时期也可以称为新教育的浪漫期。2.“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再次看到朱永新老师的这句话倍感亲切,自己所在坚持的人生信条,坚持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3.一所深改的示范校,首先应该是一所书香校园。
周燕:教育还需要扎根于教室,通过在教室里的教育实践,检验自己选择适应的风格和学生发展的道路。其中周老师在班级里通过开展组记的方式,实现与学生共写,每周的show time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并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被看见。
贾颖:贾老师在阅读本章节以后找到了素质教育从何而来,以及为何难以落地的原因,同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教育原本就是素养。
刘瀚:1.刘老师在看了素质教育的三个标准,对标后发现我们绝大多数的学校,不是在实行素质教育,我们并没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看重的还是是分数。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学校应该让阅读真实发生。2.刘老师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理想与现实总是又差距的,在“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的时代,如何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是当前学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王辉霞:1.新教育的愿景,不是纯精神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境界,还有具体的行动支持。理想+行动,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知行合一。2.阅读,能让青年的智识得到训练和成长。在阅读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升并滋养了心灵。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力。朱老师提出的素质教育应该从阅读开始,就是因为阅读对青少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崔俊莲:崔老师在阅读本章后,提出了自己的几个困惑:1.为什么要提出扎根中国?是为了适应国情吗?2.书中提到的政府合作育人的新模式,新模式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形式?
吴黎霞:我们是理想主义者,所以我们抬头看星空;我们是观察主义者,所以我们扎根中国大地;我们是实践派,不空想;我们是乐观派,遇到困难依然畅想未来。
师凤丽:在加入新网师以后,我每天都被幸福包围着,认识了许多尺码相同的人,成为我们不断坚持学习的源动力。我愿意作为一名志愿者,默默发挥自己的作用。已立立已,已达达人。每期要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空杯心态对待自己选择加入新网师共同体,让我们选择50岁再出发。
邱常培:五大改变在学校中生根,课程应当为第一要素。
周娟:教育生态决定着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有时孤掌难鸣。一个学校想进行改革是艰难困楚的,但有行政的推动和氛围的影响,将把区域的每一所学校的热情和激情都会激励出来。环境很重要,不仅是对个人如此,对待集体也是这样。
王伟:新教育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已成为我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导。我的教育理想办一所适合农村孩子幸福成长的学校,就是让他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学校就是幸福的源泉、一座净化池。幸福是目标,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途径。学校里的幸福感向水波荡漾传导到每个家庭,造就幸福家庭,进而影响邻里、社区到社会。让幸福乡村幸福中国美好愿望相伴而生。
殷德静:1.精神生活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刚需,我们的教育需要让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实现诗意栖身。2.什么是好的教育生态?充满平等、关爱、信任、友好、理解、尊重、鼓励和支持的教育生活,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其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自豪感......。
王荣平:王老师梳理了从2003年到2020年新教育主办的大型活动。提出了共同丰富、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成长、共同享有的理念。
郝月柱:
2006年新教育年会上,我们在四川实验境界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提出两个成为,第一、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第二、成为植根本土新教育学派,这是一种更加凝练的愿景表述。
一、二个“成为”,五个“改变”
2018年成为“二个成为,五个改变”。二个“成为”,第一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第二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五个改变”即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改变区域的教育生态。
愿景一,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二、素质教育是什么?
1、不同的论述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第二个标准是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先新教育是应倡导为了人的一切的理念。第三个标准是素质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教育强调教给学生有用的东西的理念。【真正的素质教育】
2、离开了阅读,就谈不上素质教育。
新教育实验就是素质教育的尝试,一种探索离开了阅读,就谈不上素质教育。由于新教育实验内涵与素质教育的主旨高度契合。新教育事业理所应当成为有影响力的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中国要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如果没有阅读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3、对于新教育实验,素质教育的成效。
对于新教育实验,素质教育的成效应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教师从逼着学生往前走到与学生一起成长,从专门负责检查监督的教育“警察”变成陪伴学生成长的朋友,从消极被动的完成教学目标到积极主动的阅读写作,享受教育幸福生活,其行走方式得到很大改变。第二是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从作业考试导向变为合作探究,从单一的文化课程变成艺术、运动、品德,主题丰富多样,课程生存状态得到良好改变。三是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学校从过去的升学就是硬道理,分数才是生命线,到发现比分数更重要的,比升学更重要的使命,就是从关注学生成绩到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当下的考试到关注学生终身的发展,其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的学校】四是改变区域教育生态。区域水平不在分数GDP论英雄,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合作育人的新模式逐渐形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逐步形成全社会的共识。【确实五大改变是我们追求的新教育,更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追求与目标】
愿景是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改变教育科研研究的范式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努力构建新教育的理论体系、课程体系与学校文化,成为扎根中国教育大地的学派,是新教育实验第二愿景。事实上,无论是国际视野还是本土传承,都需要扎根教育田野,通过实实在在的教育实践,检验和选择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模式。在探索素质教育道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教育的同时,也一定能够形成新教育的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新教育的自己的理论风格,形成新教育自己的学术品牌,为世界教育思想宝库贡献新教育的智慧。
新教育的努力其实也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个愿景是基于五个改变提出的,【愿景的提出依据是五大改变】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五个改变能否真正实现。新教育的所有行动与课程都是围绕五大改变设计的。五大改变实现了,新教育的愿景也就水到渠成了。【说明五大改变实现的重要意义】
薛丽娜: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这也是伟大的使命。泱泱华夏却没有振聋发聩的声音,我辈虽微,亦可发光。做一缕微光,让余生亦如萤火虫照亮一点黑暗。
李雨:于教师,有帮助学生求知的幸福;也有引领学生成长的幸福;有教学目标达成的幸福;也有教学过程的幸福;有课堂上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幸福;也有课下备课研课的幸福;有享受教育沉浸其中国的幸福;也有回眸教育人生热泪的幸福。
王志鹏:人只有精神的成长才能体会到幸福。
许钰梅:许老师对李亚敏老师提出的话语体系阐述了自己的理解:话语体系就是一种成体系的认知关系,由交往主体建立。说白了,就是具有主动的“话语权”。
付海亮:付老师对于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
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是人本论和行动论。
我们理解“人本论”,一般都会说以人为本。那么问题是,以什么人?以人的什么?新教育给的答案是“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人”。这似乎就是在回答“幸福完整”。为了一切人,既是指具体的个人,也是指全民教育。对于我们这些“具体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既是指我们教室里的或学校里的每一个具体的孩子和老师,也是指社区的每一个人。“为了人的一切”则是指“全人教育”。“全人”则是指人的身心灵的和谐发展和统一。
行动论则是强调教育的实践探索,通过行动改变教育。“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新网师倡导的“承担即成长”其实也是行动论。行动,可以是在自己的教室里,打造“完美教室”;也可以是在自己的学校里,落实新教育十大行动,哪怕只落实其中的一项;还可以是通过公益行动,通过网络平台等,传播新教育理念,传递新教育课程案例等等。
最后,我想说,当我看到“哲学基础”这几个字时,有一些“惶恐”,怕读不懂。当读完时,才发现新教育的“哲学”是将高深的理论落到了实处,所以并没有那么难以理解。这也是为什么新教育如此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原因。
刘丹丹:肩负着新教育的光荣使命,新教育要走向何方,就成为了每一个新教人人思考的问题。笔者朱老师的前期探索和众多新教育实验的实践中,逐渐对新教育事业的愿景描绘的越来越清晰,愿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表述,我们感受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实验的推进,新教育实验越来越和一线教师、一线教育更好的磨合,越来越成为了素质教育当中的一面旗帜。
在我2013年接触到新教育的时候,第一次听到了四个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和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作为实验推广者,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新教育愿景给一所学校、一个老师带来的巨大的转变。
新教育确实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从突破自己的瓶颈,到积极主动地阅读写作,享受教育生活的完整幸福,在教学之中的行走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发现,一个老师由被动的学校检查变为主动的求学时,这个老师就变成了这个学校的能量场,在他的身边就会汇聚更多带有光芒的人,因为他的明亮,因此也照亮了更多的人。
新教育改变了学生的生存状态,课程丰富决定着学生生命的丰富。在新教育的学校里,丰富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构筑了无限的可能。所以,在升学状态下的孩子的目光是呆滞的,而在素质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在新教育理念下浸润的孩子,他们的笑声是爽朗的,微笑是灿烂的,是阳光的。
新教育改变了学校的发展模式,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因为深度认可新教育的办学理念是为了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课程改变了,教师行走方式,言语体系改变咯了,教师的教育生活方式自然会带来学校的发展模式的改变。学校由关注学生的成绩到关注学生的成长,这就是新教育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
以上凡此种种是在2015年提出来的四大改变,当随着时间的推进,当新教育实践不断深入和扩张,更多的新教育人开始描绘起新教育的第二愿景——要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努力建构新教育的理论体系,课程体系和学校文化,让教育科学的研究范式得以改变,这就成为了新教育带来的五大改变。
作为新教育发展的亲历者,以上的几种改变,我深刻认同,并且成为了新教育的受益者。感恩遇见!
徐晓彤:话语体系,是新教育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拥有自己的语言密码,比如新教育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都应该成为一种符号,深深刻写在教育者的生命之中。我们应该去探索、去践行、去领悟、去丰富、去传播,这就是新教育团队的梦想。忽然发现,我们的公益行动是一个伟大的事情,我们以行动传播新教育的理念,让新教育的花朵到处绽放。
张翠琴:这四年,我深刻体会阅读对于我的改变,心灵的润浸和成长,是被人所偷不去的。
二、思维导图梳理重点
师凤丽老师整理的思维导图:
王荣平老师整理的新教育重大活动:
三、追光而行
虽然自己加入新网师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但是要问我对新教育了解的有多少,我只能摇摇头。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或理念我们或多或少都听到过,但是对于这些理念的背后却知道的很少。《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这本书至今我也记不起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很早我就购买了这本书,但是一直还没有开启过。刚好公益行共读的就是这本书,我心花怒放的重拾了这本放弃在床头已久的书籍。
跟随着共读的精细安排,每天只需要花十几分钟的阅读时间即可。这对于忙碌的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很轻松就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如何能做到深读、精读这却不是一件简单事情。还记得自己刚踏进公办园的时候,就深深地被墙上“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所吸引。这不就是我一直苦苦追求的教育生活吗?而 我前期正苦于对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不是特别了解,这本书正好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很快我就被群里专家们的阅读“图片”所吸引,通过阅读专家发在群里的点评和感悟,不仅解决了自己的一些困惑,还能在专家们的点评中看到自己的差距,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样的问题。这何尝不是一种“修炼”与“幸福”呢?
新教育实验的愿景一,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其中提到了素质教育的三个标准:标准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标准二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标准三是教给孩子一身有用的东西。看到标准三的时候引起了我很大的感触,什么才是一身有用的东西呢?教会孩子们做一个善良、正直、勇敢、会合作、敢探究、保持好奇心和创造力.......这些都是一身有用的东西。而此刻,我也更加能感受到,目前禁止“小学化”倾向是多么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快节奏的生活,最初的我们只以为学生内卷只会发生在中小学,可是它却真实地也发生在幼儿园的大班。轻情感态度、重知识,是大多数大班家长可能都会犯的一个错误。而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我们就更有责任引导家长、学生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虽然只短短地阅读了前面几章节的内容,但是却发现自己对于这本书已经爱不释手,只要一有空暇时间就会立马碰上这本书籍开启心灵之旅。通过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新教育实验对于中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新教育实验的愿景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对未来教育的追求和梦想。这种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与同行者。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新教育实验愿景一定能在我们这一代代新教育的种子手里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整理点评人:201220廖丽涛
2023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