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善于变化的,它会根据外部的形状来调整自己的形状,其灵活性值得我们学习。水是无形的,却又具备和成为任何的形状。在晓平老师的山水之旅中,我们感触几组阴阳的概念,并从阴阳之中修行,自己有意识地调整自己,很精彩。
道理越辩,越明。通过不同的立场,了解彼此的观点,学会理解包容,换位思考,进而协商解决问题。晓平老师创造性地组织学生们和家长们分别就该不该玩手机进行辩论,让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1.山为阳,水为阴。回归自然,在自然山水之间感悟道的存在,让自己循道而行,并承认不完美才自然。
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不是超越别人,而是寻求自我绽放。如果抱着超越别人的心态来学习,就会产生比较,就会让自己的心不那么自然、不那么快乐;而如果以绽放的最终目的进行学习,就会尊重本性,尊重自己和他人,会快乐地学习。
一幅青山绿水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山太硬,无法生长植被。如果有柔和的土壤伴生其中,便会有植被的生长,进而成为一座美丽的青山,所以,人也是如此,当一个人特别强硬的时候,便没法滋养万物。因此,道法自然,我们老师和家长也不能有太多的控制和强硬的态度,对吗?要阴阳调和,不给孩子太多的拘束,太多的条条框框,这样会不自然,甚至会结出苦果。
童年易逝。我们要珍惜孩子宝贵的童年时光,陪孩子快乐自然绽放起来。孔子曰:十五而志于学,所以,在青少年时代,让孩子痛痛快快地去自然中玩耍,释放他的天性,塑造良好的品格吧!
自然中间有能量。清晨出去散步,感悟能量,使愉悦安静、放松身心。
一个人要讲究阴阳平衡,一个家庭也应当讲究阴阳平衡,妈妈要温柔,爸爸要有原则地强硬一点。
2.非黑即白,也不全对。黑白之间还有过渡色——灰,灰度之美。灰色是调和黑白之间的智慧的颜色。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安静,所以,我们不能用同一个原则去要求所有的孩子,要因材施教。
3.仁礼、中庸。仁是爱,礼是规则。有礼无仁是控制,有仁无礼是纵容,要恪守中庸之道。
什么是中庸?中庸就是中间的位置吗?不对,中庸就是在两者之间不断地适度变化位置,企图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或者关系。
我们既不应当紧紧地控制孩子,也不能漫无边界地放任孩子。我们可以管束孩子,但不能发泄情绪到他的身上。
在爱、感恩和规则之间,寻找一种中庸之道,这是在考验父母的智慧。
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关系的背后是念头。在体验之中建立规则,调整阴阳。在自然界中玩耍,保护孩子的潜力和好奇心。
人类进步,是遵守,还是打破规则呢?人类的进步更多的是打破规则,教育也应当是如此。不要抱着简单的教条主义,认死板、认死理,迷信权威,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又要绽放自己,我们不可以伤害他人,在这两个前提之下,不妨打破规则、有所创新。
道理做给孩子看。重视体验,在体验中生发智慧。
4.福祸无常,福为阳,祸为阴。福祸相依。烦恼中有智慧,危险中有机会。对于祸,我们要保持正念,正知,正心,正行,正念思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搜集一些正面的人物或人生的案例,与孩子分享和讨论。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功成身退……这些都是在讲阴阳之道。这些老祖宗的智慧也在告诉我们,面对好,不妨多一些谦虚,面对坏,不如多一份乐观。
5.哲学是科学的基础。哲学向人心内求,科学是向世界外求,它们都是在寻找规律。
实:成绩、金钱、房子、车子、服饰、权力等,阴;温暖、空气、阳光、风、品格、信仰和爱。
感悟虚和实,转虚为实,转实为虚,把握转化的智慧吧!
6.了解结构、解构和重构,通过整体进入细节透过消化成为能量。学习不是一个跟别人比较的过程,而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
7.金句集锦:
一个人如果只坚持自己是正确的,就没有了弹性。
越亲近的时候,越看不到风景,所以要给身边人一些空间。
只有从过去的自己中走出来,才能遇见新的自己。
每个人都在突破自己。
人生有了理想,很多东西就能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