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作之名,共筑教育同心圆
实验小学 刘嘉琪
当教育的星光穿越屏幕,照亮中原万千家庭;当家校社的纽带跨越边界,编织起成长的温暖网络,河南杏坛网研社家校社协作项目在2024-2025年度深度探索后,迎来2025-2026年度首次云端讲座的启幕。今晚,我们依旧相约,继续探讨家校社协作育人中的幼儿园教育。
一、家校共育 缓解入园焦虑
这个话题,虽然是针对幼儿园家长群体,但是这个话题不止局限于幼儿园家长,小学一年级家长、初中一年级家长同样适用。
为什么这样说,回想我的女儿刚刚上幼儿园,虽然我做足心理准备,查阅“分离焦虑”等各种内容,但是真正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还是迟迟不肯离去,站在学校围栏外边,看看是否有机会看到活动中的孩子;和我一样的家长有很多,因为有一群和我“并肩而站”的家长。这个群体,爸爸占了一大部分。
今年,刚刚接手一年级,孩子回到教室99%都没有情绪,或者情绪可以快速的稳定;但是迟迟不肯离开的家长,和老师再三交代的家长,连番轰炸的微信的家长,无不说明,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家长离不开孩子”。
和刚刚初一的家长、朋友聊天,他们也提到“孩子离开家我都焦虑、睡不着”,总是有家长不断的给老师发信息询问孩子的情况等等。
听完梁老师的讲座,我在想,为什么最初没有老师给我讲这些,由学校出面主讲的家长会,会缓解很多家长的心理焦虑。梁老师的讲座,对于新入园的家长和孩子有更大的指引作用;但结合实际了解和需求,虽不可以完全的以偏概全,但是我觉得娜茹老师可以以这个视角,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可以深入探讨家长的“入园焦虑”,入园焦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缓解家长的情绪。不管如何做我们始终致力于家校共育,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加有力的家庭、学校保障。
二、模式创新 开启最新篇章
本次的相约,开启新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更加高端,河南杏坛网研社家校社协作项目组创新采用“一人主讲+一主评价+随机点评+读书分享+专业指导”模式,特邀杨金俭主任专业指导,让理论与实践交融,让协作更具活力。这种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分明,各司其职。主讲老师需要确定讲座主题,罗列内容,这是一个大工程,也是对自己提升最快的方式;一位老师根据主讲内容从高处评价,李瑜清老师的评价,既有对内容的把握,又能站在教师的角色、专业的心理视角进行评价和分析;随机点评的老师要求素养是最高的,既要认真听课,也要临时思考并组织语言表达,这个环节还胜在“我可以提出建议”,针对主讲老师的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建议,给主讲老师更加全面的分析,促使主讲老师可以从多方面重新整理思路;读书分享模式依旧和专业指导依旧存在,这两项也是我们汲取知识的源泉。
这种模式对于我来说很是挑战,从讲座经验、点评视角、随机点评和读书分享,我的视角可能比较浅薄和粗糙;但是学习机会和挑战是并存的,只有不断汲取养分,才可以厚积薄发,跟着高手,接触的都是高手思维,自己的思维和眼界就会逐渐的开阔。
新的模式,开启新篇章,助力家校社协作育人,我们积极在探索和践行!
三、问题意识 发现研究到解决
从痛点调研到框架设计,从课程打磨到平台搭建,每一步都凝聚着对“教育共同体”的深耕:家庭如土壤,学校似园丁,社会若阳光,三者同频方育参天之木。
杨主任点评时提到一个词语“问题意识”,你的讲座主题从何而来?是随意找一个主题所以人都可以讲的主题还是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过程-解决问题-汇报主题”,这是有区别的。当我们真正做到后者,我想我们的家校社育人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也很感谢杨主任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思维方式,让我们更加清晰的准备主讲内容。
短暂的云端相聚是为了长远的家校社协作发展,我们将以此为起点,共绘中原教育新篇,最好的教育,是家校社同向而行;最美的成长,是孩子被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