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六年(公元832年)
1、
春,正月,皇帝下诏,因水灾旱灾,为正在服刑的囚犯减刑。群臣上尊号为太和文武至德皇帝。右补阙韦温上疏,认为:“如今水旱为灾,恐怕不是崇饰尊号之时。”皇上赞赏他的话,推辞不受。
2、
三月八日,任命武宁节度使王智兴为兼侍中,充任忠武节度使;任命邠宁节度使李听为武宁节度使。
3、
回鹘昭礼可汗被部下所杀,侄子胡特勒继位。
4、
李听之前镇守武宁时,有一个奴仆做牙将。至此,李听先派亲信官吏到徐州慰劳将士,那奴仆不想要李听再回来,游说军士们杀了他的亲信,剁成肉酱吃掉。李听惧怕,以生病为由,坚决辞职。三月二十八日,朝廷任命前忠武节度使高瑀为武陵节度使。
5、
夏,五月十二日,李德裕奏报,整修邛崃关及把巂州州府移到台登城。
6、
秋,七月,原王李逵薨逝。
7、
冬,十月五日,立鲁王李永为太子。
当初,皇上因为晋王李普,是敬宗李湛的长子,性格谨慎,打算以他为储君。但是李普不幸薨逝,皇上痛惜他,所以很久都不讨论建储的事,至此才确定太子。
8、
十一月二十七日,任命荆南节度使段文昌为西川节度使。西川监军王践言入宫任知枢密,数次对皇上说:“缚送悉怛谋,让敌虏快心如意,断绝了以后投降的道路,这不是什么好计策。”皇上也后悔,责怪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依附李德裕的人趁势说:“牛僧孺与李德裕有矛盾,所以故意破坏他的功劳。”皇上于是更加疏远牛僧孺。牛僧孺内心不自安,正巧皇上登延英殿,对宰相们说:“天下何时能太平,卿等也有意于此吗!”牛僧孺回答说:“太平无象。如今四夷没有入侵,百姓不至于流散,虽然算不上天下大治,也可以说是小康了。陛下如果还要追求更大的太平,就不是臣等所能办到的了。”退朝之后,牛僧孺对同僚们说:“主上对我们的责成和期望如此之高,我们岂能久居此地吗!”于是累次上表申请辞职。
十二月,任命牛僧孺为同平章事,充任淮南节度使。
司马光曰:
君明臣忠,上令下从,俊良在位,佞邪黜远,礼修乐举,刑清政平,奸宄消伏,兵革偃戢,诸侯顺附,四夷怀服,时和年丰,家给人足,这是太平之象。在当时,宦官专权,胁迫君王于内,而不能将他们远逐;籓镇割据,陵慢君王于外,而不能将他们制服;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朝廷不能诘问;连年征战,赋敛日急,尸横遍野,百姓流离,而牛僧孺称之为太平,不是自欺欺人吗!当文宗求治之时,牛僧孺任居宰辅,进则苟且偷安,博取君王包容,以窃取权位,退则欺骗君王,蒙蔽人民,以博取虚名,还有谁比他的罪更大!
华杉曰:
司马光言重了,牛僧孺也没说现在是太平,他说的是“小康”,而且自己的能力只能做到这一步,君王有更高期望,他就做不到了。况且此时他知道皇帝对他不满意,所以提出辞职,这并没有“进则偷安取容以窃位,退则欺君诬世以盗名”。
评论历史人物,也不能坐着说话不腰疼,要代入自己,如果我处在他那个位置,我会怎么做?司马光也是宰相出身,他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在唐朝给文宗李昂做宰相,他能做得怎么样。
10、
珍王李诚薨逝。
11、
十二月十七日,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入朝。
12、
丁未(十二月无此日),任命前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为兵部尚书。
13、
当初,李宗闵与李德裕有矛盾,等到李德裕从西川回来,皇上非常关注他,随时可能任命为宰相,李宗闵千方百计破坏,都无法阻止。京兆尹杜悰,是李宗闵一党,曾经去见李宗闵,见他面有忧色,说:“您是不是担心那个大兵头?”李宗闵说:“是。怎么办?”杜悰说:“我有一策,可以化解你们之间的旧怨,但恐怕您不能用。”李宗闵问:“什么办法?”杜悰说:“李德裕有文才,但是不是科举进士及第出身,常以此为憾,如果让他掌管贡举,他必定高兴。”李宗闵默然,过了一会儿,问:“再想想次一等的办法。”杜悰说:“不然就举荐他为御史大夫。”李宗闵说:“这个可以。”杜悰再三和李宗闵约定,才去见李德裕。李德裕作揖迎接说:“您怎么想起我这冷落之人?”杜悰说:“靖安相公(李宗闵)令我来传达他的心意。”即刻以举荐为御史大夫的意思告诉他。李德裕惊喜泣下,说:“这是大门官(朝会时,御史大夫率御史纠察文武百官秩序,最后在最靠近皇帝的地方站定,所以称为‘大门官’),我这小子何足以当!”一再委托杜悰转达对李宗闵的谢意。李宗闵再与给事中杨虞卿商量,杨虞卿反对,事情于是又变卦中止。杨虞卿,是杨汝士的堂弟。
太和七年(公元833年)
1、
春,正月六日,加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为同平章事,派遣他返回本镇。
当初,刘从谏以忠义自任,入朝,打算申请调任其他镇。到了京师之后,见朝廷政出多门,又士大夫多找他请托办事,心中开始轻视朝廷,所以回去之后,日益骄横。
2、
徐州(武宁道)在王智兴之后,士卒骄悖,节度使高瑀不能控制,皇上担忧。正月二十六日,任命岭南节度使崔珙为武宁节度使。崔珙抵达镇所,宽猛适宜,徐州人心安定下来。崔珙,是崔琯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