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接到吴校的命题作文的时候,正在开车,一路都在思考如何通过今天一个小时的分享,把我对教研和教学结合的认知提炼出一个可以让大家接受的,并且能够很快复制的方法和模式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课堂教学,无论是学校的教研活动还是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学科学习,多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进行研究。如果不是省级优质课,或者评优晋职称的课,其实大家都不愿意讲这种课。明知道能够帮助自己成长,并且是快速的成长,我们还是不愿意去做呢?
1989年的佐藤学已经把这种现象拿出来做了分析,学校的教研活动的目的是分享乐趣和困难所在,而现在的教研活动就变成了评论一个老师课的好坏,哪个人愿意被评论呢?所以课前花了很久,几天,几个月去准备,课后用了几十分钟时间就解决了。这样的课多是评论,失去了教研活动中研究课本身的意义。对课的评价方式让上课的老师失去了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活动当然不愿意参加。
课分为四种,调研课,评比课,打磨课,教研课,各有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其中我们来找最多的就是教研课。因为教师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学习平台就是学校的教研活动。
如何把教研课打造成人人都愿意去讲,整个学科组在教研活动中呈现出如同孔子所言的“和而不同”的氛围呢?在这种氛围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愿意进行思想的碰撞,人人也愿意分享自己的所想,人人都在这个氛围中进行对话交流的状态,然后达到深度研究的境界。
首先建立学科组的氛围:每个人都是学习者,不是指导者,课堂如同太行王屋二山,生命不停,挖山不止。每个人的课堂一定有闪光的地方,有需要继续修正的地方,当每个人都有我去他的课堂中一是学习,二是建设者,能否和他一起建设课堂,利他精神,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处理呢?有了这样的想法,再进行规则操作,才可以形成人人都愿意做的教研课,即我今天的主题—基于一线教师的课堂观察。其实这个题目依然不是我最满意的题目,因为我想分享的是一节课结束之后的议课如何开展,前天看了一篇文章,释然了,我们谈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谈的是学生的发展,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发展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那么我今天分享教研活动如何走近老师心中,让老师在教研活动真正的认知,可不就是课堂观察吗?也就是我今天在这里分享的主题词:观课议课。
那如何通过一套模式和标准流程来进行观课议课呢?
走进课堂,不是随意的听课,或者提前学科组确定好的主题,或者自己想要学习的主题,这样的活动就具有了科研的意识了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是不是有了内驱力,这样的课堂你没有理由不专注。
确定了主题之后,进行一张量表的认识。
描述课堂中观察到的故事,案例,现象等。
从现象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依据研究问题,请授课者发言,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如果我来教,我会怎么做?
在大家连续的发言中把这个问题建构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策略。
为了这张表真正的落地,我做了大概十次左右的观课议课活动,或者在线上,或者在线下,或者熟悉的,或者不认识的,或者南方的,或者北方的。终于,我感觉我接近了观课议课最真实的,最需要的一种状态。
我把这两种给大家呈现出来。
第一种:经验介绍型:
王老师.在课堂中,我观察到一个组里有八个学生,在探究灭火实验时,有学生看,有学生做,做实验的同学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灭火,但是好几个同学仅仅是灭火的动作,而没有进行灭火原理的深入探究。
想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防止假探究和浅探究,进行深度探究呢?
李老师:如果我来教,我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实验设计,例如我会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提前把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例如这节课如果我来讲,我就提前给他们实验组呈现实验,并且每个人选择一个问题,例如隔绝空气灭火的实验探究。例如降低温度,隔绝可燃物的探究实验等
魏老师说:如果我来教,我会培养小组长,形成组内的讨论氛围,从而形成深度探究实验的外部环境。
郭老师说:如果我来教,我会提前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类,不同的学生分在不同的组里,然后对不同的组呈现不同的问题和探究实验设计。
……
还有很多,这样的教研会确实以课为载体,根据现象描述了想要提炼的问题,并且不同的人回答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的教研活动让初入职教师和年轻教师很受益,这些方法可以直接用。是操作层面的具体方法。对于骨干教师,是没有办法提升专业发展,或者说发展很慢。
而且如果每次活动都是如此,那就是萝卜炖萝卜仍然是萝卜味了,可否让萝卜和肉混合炖会是什么情况呢?
于是,年前年后我又开始琢磨了这个事,年前先去做,我斗胆邀请到观课议课的提出者陈大伟老师围观我的教研活动,陈教授欣然接受,这些年越发理解越是高尚的人越是谦卑,把错误呈现出来,陈老师给我很大的指导。大年初四晚上,邀请到薛磊老师,开启观课议课的炖肉之旅,还拿着我曾经上过的一节课,进行观课议课。
第二种对话研究型。
依然是再次观课,多少遍都没有关系,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觉。这次我提前设计了主题,带着主题进入课堂,这次我为了保证一个小时能结束,教研活动好,不能太耽误实验,要变成老师能接受的。除了我和这次活动的主持人,其他人都没有看过这节课,所以带着刚才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活动。
问题抛出来了,依然是那个问题。
闫老师:胡老师,我看到这个课堂上有学生含笑不语,没有动手。
整个观课议课还是拖到了一个半小时,意犹未尽,我们已经从经验介绍到平等的对话研究了,这样的深度对于骨干教师也是一种挑战。但是,没有挑战怎么可以成长,不经过最近发展区的跳一跳,哪里有突破高原期的改变呢?
在这次活动中,薛老师的理论引领让我们有了萝卜炖肉的的感觉。
这样的教研活动也让每一个渴望有价值认同的老师如饥似渴。而且不同学科也可以进行,因为教学本来就是相通的。
那么教科研的从哪里来,去年11月份接到叶思老师的邀约上一节课,第一次文浩老师丹华老师和我一起备课,我们有了不断的思路,后期我们的化学组不断的给我磨课,这些思路的变化会成为一篇以课例研究为主论文,一份教学实录,一篇教学设计。
华南师大左璜教授说,呕心沥血的做了一节课不能仅仅发挥一节课的作用,还要发挥各种作用。
如同杀了一头猪,我们吃了肉,骨头做个排骨,猪皮也要利用起来,做成猪皮粽。
结束了,发现猪毛也很好,捡起来,做成毛笔,毛刷,并且不断的改变。于是就有了把上过的这节课拿出来观课用,以保证教研最大化。
有很多人问我,你累不累,我也问我自己,累不累,我想我只是把刷手机,淘宝,逛街的时间拿出来做了点属于自己使命感的事情。
有人问我,没有了娱乐,没有了正常的生活,这种别人看着都累的不行的工作,你快乐吗?
吴校约我的那天,我正好去师大做个报告,和我的一个好朋友见面,她是个博士,已经是我们师大信息技术系系主任,我俩互相欣赏,到达酒店已经是十点,我出差拎着一双运动鞋,立刻和她约了五公里,诺大的校园里,我们俩一边跑五公里,一边讨论利用名师品质干预师范生和青年教师的路径方法研究,因为讨论,我们俩没有任何上气不接下气,结束后,研究思路我出来了,她拉着我说,这种感觉太好了,比刷电视剧有趣多了,解决了那种如鲠在喉的感觉,这可能就是学术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