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吾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三更正是人沉睡的时候。夜很静,以至于鼻息都清晰如雷。如此静夜,敲门的声音应该强于鼻息声,可是家童并未应。家童少年心性,心无挂碍,他怎知家主心中的忧愁。家主的忧愁在醒了又醉中徘徊,在“仿佛三更”的时空里恍惚。剪不断,理还乱。想借助睡眠去暂停愁绪的袭扰,却无法叫醒情感轻松的家童。只有倚着杖去听涛声,愁绪似滚滚江水般一发不可收拾地泻进家主的脑海中。
人啊,为什么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呢?欲为任一方竭尽己身德能,造福一方百姓,奈何庙堂上权贵相互倾轧,有志难伸啊!欲退处江湖醒者自醒,独得一身清洁,奈何道德的巨目无法生硬的将民生疾苦阻之于外。诗人卡在情感的喉嗓里呼不出吸不入,只希望能将一身臭皮囊扔在这黑黑沉沉的压抑中。
哲学家说:“伟大的人最伟大之处就是能在绝境中保持灵魂的清醒。”苏轼践证了这一伟大。“夜阑风静縠纹平”,夜静、风静、江也静。他给我们我们描绘了一幅平淡无奇却又静得出奇的世界,这是在白天无法感受的一种平静。与大自然的平静形成对照的不正是那喧嚣、烦躁的现实世界吗?既然无法躲过生命中的种种灾难,为何不驾一叶扁舟,将身心寄居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呢?这不是对人生灾难的逃避,这是对人生灾难的蔑视,是对生命和生活的无限热爱!
苏轼啊,你就是那临江之仙,那江边永远令人驻足瞻仰的丰碑啊!
图来自百度如侵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