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层减负实效 释放干事创业活力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来,基层减负工作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规定犹如一场及时雨,为长期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的基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 “最后一公里”,其工作实效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大局。只有切实提升基层减负实效,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工作中。

       精准施策,直击基层负担痛点。过去,基层干部常常陷入 “文山会海” 与 “过度留痕” 的泥沼。一份份冗长且空洞的文件如雪片般飞来,一场场重复且低效的会议接连不断,还有名目繁多的台账资料要求,使得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为改变这一现状,各地纷纷出台举措,精准发力。广西专门出台《制发文件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审核事项清单》,让文件出台前都经过严格的 “减负体检”,确保内容务实、要求明确。连云港市推进 “综合查一次” 改革,变 “九龙治水” 为 “攥指成拳”,减少执法部门入企检查次数。这些举措直击基层负担痛点,从源头上减少了不必要的事务干扰,让基层干部得以从繁杂的形式主义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去深入群众、了解需求、解决问题。

       数字赋能,提升基层工作效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数字技术成为了基层减负的有力 “加速器”。过去,基层干部为了填报各类报表,常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重复录入数据。如今,重庆开发的 “一表通” 智能报表组件,对高频业务报表进行精简整合,实现数据一次填报、多方共享。天津推进基层报表数据 “只报一次”,深化社会治理 “一表通” 系统建设,让数据 “跑腿” 代替干部 “跑腿”。此外,江苏省的 “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 机制,让基层工作人员和企业、群众可直接在平台上办理多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简化了办事流程。这些数字化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让基层干部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上。

       赋能增力,激发基层队伍活力。减负并非减责,在为基层减轻负担的同时,各地也在积极为基层赋能增力。新疆通过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明确基层主责与协同任务,让基层履职更加聚焦、规范,群众办事也更加方便。同时,严格规范从县乡借调工作人员,推动数千名县乡工作人员回归本职,确保基层人员齐整、队伍稳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地积极组织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干部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如一些社区邀请区级相关部门业务骨干,为社区工作人员解读最新政策、分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典型案例经验,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 “实战” 能力。通过这些举措,为基层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基层干部有能力、有信心、有干劲地去开展工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