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公务员松绑减负,释放干事创业能力

      近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塑造良好作风形象,教育引导广大公务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抓好公务员法律法规和《全国公务员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考录工作,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深化公务员分类管理,完善考核评价和正向激励机制,抓好公务员转任、回避、辞去公职等制度落实,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队伍治理效能。要紧扣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发挥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效能,为基层公务员松绑减负,进一步充实调优建强基层队伍。要加强重点问题研究,不断提高公务员管理工作者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公务员工作高质量发展。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公务员是服务群众的“先锋队”。然而,当前基层工作存在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重复检查等问题,让基层公务员不堪重负。为基层松绑减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必然要求。

      过度的形式主义严重消耗基层精力。一些地方会议文件层层加码,动辄要求基层重复填报数据、撰写冗长报告,大量时间耗费在“材料留痕”上。某乡镇干部曾无奈表示,一周有四天在准备迎检资料,真正用于解决群众问题的时间少之又少。这种本末倒置的工作方式,不仅让基层疲于应付,更导致惠民政策落实打折扣,群众需求难以及时回应。长此以往,基层工作陷入“重痕迹、轻实绩”的怪圈,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为基层松绑减负,需从制度层面破局。一方面,要精简会议文件,建立“多会合一”“合并检查”等机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流程;另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基层治理,通过搭建统一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填报。浙江推行的“基层治理四平台”,整合多个部门系统,让基层干部从“填表机器”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实际工作中,这一实践充分证明,科技赋能与制度优化能有效释放基层活力。

    减负不是减责,而是为了让基层轻装上阵、更好作为。当基层公务员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沉下心倾听群众声音,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无论是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帮扶,还是社区治理中的民生改善,都需要基层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只有让减负成效转化为干事动能,才能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让基层真正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坚实堡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