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习第87天《八观第十三》第6~7段
原文阅读
入州里,观习俗,听民之所以化其上,而治乱之国可知也。州里不鬲,闾闬不设,出入毋时,早晏不禁,则攘夺窃盗,攻击残贼之民,毋自胜矣。食谷水,巷凿井,场圃接,树木茂,宫墙毁坏,门户不闭,外内交通,则男女之别,毋自正矣。乡毋长游,里毋士舍,时无会同,丧烝不聚,禁罚不严,则齿长辑睦,毋自生矣。故昏礼不谨,则民不修廉;论贤不乡举,则士不及行;货财行于国,则法令毁于官;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乡官毋法制,百姓群徒不从,此亡国弑君之所自生也。故曰:入州里,观习俗,听民之所以化其上者,而治乱之国可知也。
入朝廷,观左右,本求朝之臣,论上下之所贵贱者,而强弱之国可知也。功多为上,禄赏为下,则积劳之臣不务尽力;治行为上,爵列为下,则豪桀材臣不务竭能。便辟左右,不论功能而有爵禄,则百姓疾怨非上,贱爵轻禄;金玉货财商贾之人,不论而在爵禄,则上令轻,法制毁。权重之人,不论才能而得尊位,则民倍本行而求外势。彼积劳之人不务尽力,则兵士不战矣;豪桀材人不务竭能,则内治不别矣;百姓疾怨非上,贱爵轻禄,则上毋以劝众矣;上令轻,法制毁,则君毋以使臣,臣毋以事君矣;民倍本行而求外势,则国之情伪竭在敌国矣。故曰:入朝廷,观左右本朝之臣,论上下之所贵贱者,而强弱之国可知也。
字词注释
[1]州里:州、里均为地方编制。此处借指百姓居住的地方。本书《立政》曰:分国以为五乡……分乡以为五州……分州以为十里。
[2]化其上:随上变化习俗。
[3]鬲:通“隔”。阻隔,间隔。
[4]晏:晚。
[5]自:从。胜:制服。
[6]食谷水:即同喝一条山谷的水。
[7]凿井:掘井。
[8]场圃接:场院菜圃相连。场圃,犹“圃场”。《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毛传:“春夏为圃,秋冬为场。”尹注曰:邻家子女,易得交通。
[9]树木茂:指屋舍周围树木茂密。尹注曰:淫非者易为。
[10]长游:指伍长、什长及游宗,是地方乡里的基层官吏。
[11]士舍:乡里的学堂。一说里尉的居所。
[12]会同:此处指集会。
[13]丧烝:古代的祭礼。丧为凶礼,烝为吉礼。一说烝,古代的冬祭。
[14]齿长:犹言长幼。指依年齿确定长幼。齿,年龄。辑睦:和睦。
[15]昏礼:即“婚礼”,指婚姻制度。昏,同“婚”。谨:严肃,严格。
[16]及行:急于修行品格。及,汲汲,急切的意思。
[17]党与:朋党。
[18]毋法制:没有法律制度,即不守法制。
[1]本求朝之臣:依据聚集在朝廷之臣的情况。求,聚。《诗经·小雅·桑扈》:“万福来求。”求,即“聚”。
[2]不务尽力:不竭尽全力。
[3]治行:治绩,政绩。
[4]桀:杰。下同。
[5]便辟(pián bì):指善于逢迎谄媚地服侍君主的宠臣。辟,通“嬖”。宠爱,宠幸。
[6]不论而在爵禄:不加考察即赏以爵禄。不论,不加选择。在,本义为恤问,在此为奖赏、赏赐之意。一本“不论”后有“志行”二字。
[7]倍本行:指背离本国军行。倍,通“背”。背弃,背叛。行,指军行。郭沫若云:民离弃本国之军行而求外援,则内情外通,故在下文则承之以“国之情伪竭在敌国”也。
[8]材人:当依上文作“材臣”。竭能:竭尽全能,尽其所能。
[9]不别:不可条分类别。意谓紊乱不已。
[10]则国之情伪竭在敌国矣:国家的真假虚实状况全部为敌国所掌握。情伪,真假,虚实。
译文参考
进入一个国家百姓聚居的州里,观察当地的风俗和习惯,了解它的黎民百姓是怎样接受上面朝廷教化的,这个国家的安定或动乱就可以了解了。州里之间没有围墙加以间隔,闾里不设大门,居民出入没有定时,或早或晚没有禁限加以管理,那么,对于抢劫、盗窃、斗殴、残害他人的作恶分子就无法加以管控了。吃同一条山谷里的水,在同一个巷子里打井,家家户户的场圃相连,房屋周围的树木茂密,院墙破损毁坏,门户敞开不关,里里外外都随便往来,那么,男女之间的界限也就无法规范了。乡没有官吏,不设伍长、什长、游宗,里不设学堂,一年四季四时节日也不按时举行集会,丧葬祭吉之礼人们也不相聚,禁斥处罚又不严格,那么,重贤敬长、尊老爱幼、团结友好的和睦风尚,也就无从产生了。所以,婚礼制度不严肃,人们就不会注重廉耻;选拔贤才不通过乡里举荐,士子就不会注重品行修养;贿赂财货风行于国内朝中,法律政令就败坏于政府官吏;拜谒请托办事之风通行于上层社会,那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之事就在下边暗自形成;乡里官吏不如实推行法制,百姓就不会听从命令、服从指挥,这些就是亡国弑君现象发生的缘由。所以说,进入一个国家百姓聚居的州里,观察当地的风俗习惯,了解它的民众接受上面朝廷教化的情况,这个国家是安定还是动乱就可以从中判断出来了。
来到一个国家的朝廷,观察君主身边的侍臣和聚集在朝廷的大臣,分析一下朝廷君臣上下都重视什么和轻视什么,这个国家是强是弱就可以了解了。功劳在上等,禄赏反而在下等,功多之臣就不肯尽心竭力;政绩在上等,官爵反而在下等,豪杰之士和贤才能臣就不肯竭尽所能。善于讨好逢迎君主的宠臣和侍从,不论其功劳能力而令其享有爵禄,百姓就会怨恨朝廷、非议君主,从而轻贱爵禄;贩运金玉经营财货的商贾之流,不加以考察就赏以爵禄,那么君主的政令就会不受重视,法律制度也会被破毁。握有大权的人,不论才能而窃居高位,那么本国老百姓就要背弃本国军队而投靠外国势力去了。那些多劳功高之臣不愿尽心竭力,士兵就不肯作战;豪杰能臣不竭尽所能,内政就不会清明;百姓怨恨朝廷非议君主而轻贱爵禄,君主就无法劝勉民众为国效力;君主的政令不受重视,法律制度被损毁破坏,君主就无法命令指挥臣下,臣下也无法效忠君主;黎民百姓背弃本国军队而投靠外国势力,国家的真假虚实情况就全被敌国掌握了。所以说,来到一个国家的朝廷,观察君主左右的侍从和大臣,了解一下本朝百官爵禄的情况,分析一下朝廷君臣上下都重视什么和轻视什么,国家的强弱程度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核心内容解读
《八观》里的第五个方面是考察社会风俗和民俗教化,以了解国家的治乱情况;国家的秩序是安定还是动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制度法令和礼仪风俗。第六个方面是从朝廷君臣、上下贵贱来考察君主好恶和百官所为,以了解国力的强弱。根据一个国家设置和颁布的法令以及治理百姓的情况,考察其刑赏政策是否在百姓当中得到贯彻,国家的兴旺情况就可以了解了。
从州里的设施完备程度、交通管理状况,就可以看出基层管理是否合理有效;从乡里官吏和学堂设置是否齐备,丧葬祭吉之礼、四时节日的组织情况,就可以看出社会风尚是否尊贤敬长、团结友好。如果制度法令合理有效,官吏设置齐备、礼仪风尚和谐,则百姓、官吏、上位者等各安其位,社会稳定;但如果法令松弛、礼制不谨,则可能官吏贿赂成风、结党营私、百姓不听指挥,社会动荡不安。为了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应该加强内政管理,使上情下达、上下一心,使行政组织的基层与社会结构的底层统一起来,全社会更加具有一致性。
本篇内容是典型的儒法合体的主张,既重视政府的有为,也带有儒家的教化,这种内外合一的思想对二千年的帝国历史有极深远的影响。
《管子》学习的背景知识
《八观》认为,对一个国家要从八个方面观察,才能预测其未来。这八个方面是:民之饥饱,国之贫富,俗之俭侈,国库之虚实,社会之治乱,赏罚是否公正,法制是否严明等。从这些方面综合分析,“兴灭之国可知也”,对其前途就可大体做出预测了。
如果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的视角去分析,就是用调查预测法,通过调查研究,尤其是亲身观察,由事物的现状而推测其未来发展。这种管理思想和智慧,在春秋时期已经多有记录。据《国语·周语中》,周定王派单襄公出访,路过陈国,但见陈国治理很糟:路上垃圾堵塞难行,路旁不植树;湖堤失修,河上不建桥;十月里打谷场和田里堆着谷物,不抓紧脱粒,农民被征去筑楼台;来往客人无人接待……总之,陈国君臣只顾玩乐,不理国事。周襄公归来后对周定王说,陈国必亡。后来果然被他言中了,过了两年,陈国被楚国灭了。单襄公预言陈亡,就是依据亲身观察而判断的。
参考资料
《管见录: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探析》,蔡一,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
《管理哲学新论(第三版)》,杨伍栓,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
《管子(全二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李山 轩新丽 译注,中华书局,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