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翠绿的田野在秋风的涂抹下穿上了金黄的彩装,骄傲的麦穗在微风的亲昵中矜持地发出沙沙得轻吟,黄黄的油菜籽弯下了高傲的胸膛,秋风吹鼓了菜籽的菜荚,仿佛发出砰砰的响声,高空飞翔的鸟儿,吱吱的鸣叫声,呼唤着已经离开窝巢的孩子,低空掠过的燕子,练习着南迁的技艺,这是一个开始收获的季节。
母亲坐在房檐的阴凉下,一针一线地缝着秋收用的手套,柳条笸箩里放着几付做好的手套,密密麻麻的针线将手套变得结结实实。父亲坐在院里的小板凳上,在分开的两腿间放着一块高高的磨刀石,父亲双手拿着镰刀的镰把和镰刀的刀片用力地前后拉动,发出擦擦的响声,在他的脚下,堆放着几把磨的银光闪闪的镰刀,从院外吹来的暖风中,散发着麦子的清香。
三春不如一秋忙,秀女也得下楼房,进入秋收的季节,生产队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快收,抢收进行,人们常说:秋收抢收,不收就丢。生产队将所有的劳力都集中在秋收上,村里的墙壁上,到处都写着白色的标语:抓革命促生产,打好秋收保护战;防火防雹防冻霜,龙口夺食争当先等。
生产队的秋收用两句话形容,一个黑洞洞,两个紧绷绷。每天天不亮就出工,到了地里还看不清麦子,收割时期每时每刻都紧张劳动,不敢有一丝放松。村里无论是村民还是村干部,都下田收割,后山地区的气候变化莫测,秋季灾害性气候频繁,大风,冰雹,降温都可能使成熟的庄稼受到损失,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村民们称秋收为龙口夺食。
生产队的其他工作都停了下来,父亲不用去耕地了,也参加了秋收,父亲是拔地的好把式,麦子拔得又快又好,一般为拔麦子的领头人,领头人在前面拔麦子,将拔起的麦子按一定的间距放置在身后,两侧跟随的人将他们拔起的麦子也放置在前边人放好的麦子上,形成了麦子铺,方便后边捆麦子。有点像大雁飞行,头雁前飞,两侧雁跟随而形成的人字队形。
天蒙蒙亮,父母已经将饭做好,呼唤着将我们叫了起来,在睡眼朦胧中,我一点也不想吃饭,母亲就用一个布袋子装几个馒头做干粮,等到干活饿了时再吃,父亲将母亲做好的手套分发到每个人的手中,然后拿了一把镰刀先行走出了家门,母亲又从针线笸箩中拿了一些针和线,还有一些布条,然后拉起我的手离开了家。
拂晓时分,村里的公鸡听到了人们的动静,愤怒地伸起了脖子,呜呜地大叫起来,泛白的东方,遮掩了启明星的明亮,稀疏的星星,偶尔眨一下眼睛,显得那样的缺少活力,三羊倌”三队的社员们,到七股贝拔麦子啦“的呼喊声,穿透了有点亮色的夜空,发出了阵阵的共鸣,父亲哥哥和三姐走在前面,母亲拉着我,磕磕绊绊地走在看不清路面的土路上,北风吹得带有睡意的我嗦嗦发抖,半个时辰的路,好像跨过了一个世纪。
到达七股贝,天已经完全亮了,看着如天一般大小的黄色麦田,心中多少有点期待,还有一点点的忐忑,社员们陆续到齐,三一群、五一伙站在地头边,在三羊倌的吆喝下聚拢起来,队长高白重申了拔麦子的要求后就开始劳动。
父亲带着母亲、四妈、姑姑和我等跟着,带好手套后,父亲确认好麦垅后,走到麦垅中间,双脚蹲在地上,两手快速地拔着前面的五垅麦子,拔动着小麦的双手让我眼花缭乱,拔着麦子,双脚不断地向前挪动,将双手拔起的的麦子合起一起,放在两腿之间,随着挪动,一铺铺麦子被留在了身后,跟随在父亲身后的母亲她们,将拔起的麦子放置靠近自己的麦铺上。
早晨的露水打湿了麦子,用手握住,冰凉冰凉的,手套很快就被打湿,手指被泡成皱皱的白色,感觉伸不开手,用力拔着麦子,尽管带着手套,小手指被勒得痛痛的,有点撕裂的感觉,拔动麦子带出的尘土四处飞扬,呛得人喘不过气来,远远看去,就像春天的沙尘暴,黄龙滚滚。
我跑在最前面,给父亲和母亲“搬豁豁”,当父母到了我帮着拔过的地方,把我没有拔起的低矮的麦子处理一下,就在我拔的地方继续拔,我再可以跑到前面去拔,这样就可以少吃尘土。开始拔麦子还感觉还好,拔了一会,就觉得手有点发软,蹲着的双腿发麻,泥土钻进了鞋里,鞋中的泥土咯着脚异常的难受,挪动着的身子如负重的拖车,父亲只得不停地鼓励我,好像我也成了拔麦子的一把好手。
太阳逐渐升高,秋老虎的威风显现出来,钻在不透风的麦垅里,脸上的尘土在汗水冲刷中形成了满脸的斑驳,就像晋剧中那花脸的武将。父母的鼓励再也不起作用,心慌手软,没吃饭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我躺在麦铺上,感觉有种从来没有享受过的舒服,再也不想起来。父母只能作罢,让我吃点干粮。当时就想,世界最美好的的享受莫过于躺在麦铺上,仰看蓝天白云,感受轻风拂面,倾听虫蝇得轻吟。
我在七岁时第一次帮着父亲拔麦子,拔麦子的感受,很难用文字写得出来,那种感受写满了拔麦子那火辣辣九痛的手上,挂满了午间劳作那尘土扑面的脸上,缠在了晚上站不起来的腿上。
如果有什么事能让人感受最深,触动最大,那就去拔麦子吧,吸一口干净的空气,那是一种享受,仰卧在新拔的麦铺上,也是一种享受,站起来活动一下双腿,那更是一种享受,原来享受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