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墙角上冒着邻居家的植被,晴朗无云的天空所展示的蓝与那些叶片相衬着,这是盛夏的样子。叶片被阳光照着,那光似透不透地让叶子的绿又嫩了三分,真叫我喜欢。在椅子上坐得长久,不断调整坐姿,最终还是拿着书起来走走,这两日的风好像被纱窗过滤掉了自带的热气,我不断希望它一遍又一遍地吹进来。
近来终于有时间阅读了。
近来终于找到北了。
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是我几个月前的计划,一拖再拖导致今天才看完。这本书的氛围和牧场上的好似截然不同,可能是因为“我和妈妈”都是汉人的原因,距离感就没有那么远了。这本书依旧给我舒服、平静的感受,在一篇又一篇的记事中感受着那块辽远土地上的故事。这些文字不断在我脑中塑造一幅幅的场景,有时候我放佛置身其中,情绪辗转而没有过分的担忧,读她的书我总是平和的。因为这样的呈现,我愈发喜欢。
比起在李娟的书里得到的平和且安静的体验,朱光潜的《谈修养》让我一下子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一个需要修正自己、强大自己的世界。
早几年看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着实是喜欢,一度成为我的能量。遇到同是喜欢阅读的伙伴,我也要送上一本。今日再看他的这本书《谈修养》,在阅读到第一篇《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的一半时,我已经需要自我调剂了。
截取文中一小段:这厄运是一部悲惨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悬着一个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现理想与事实的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灭,意志向事实投降,没有改革社会,反被社会腐化。给它们一个简题,这是“追求”、“彷徨”和“堕落”。
我难以继续阅读的原因其实就是我内心的困顿与彷徨,起初的愿想与此时自我洞察的相斥和不协调而产生的恐惧感。这是我从未有过的。
一边阅读一边反省,好像这一切都被朱光潜说中了。
在这篇文章第一段的最后有一句反问“教育的功用究竟在哪里呢?”仔细想来,这答案在我心中愈发没有结果了。从前认为的教育只是在校园里接受可以言传的认知、技能、态度和情感,但走出校园以外仍是在接受教育的,此时的教育已然截然不同。一代新人奔赴上一代新人的选择,我们改变不了的环境的轨道,原有要改变的宏大愿望,但终究成为了一位被改变者。
像这样可以直接读到的能量,原应用笔记下来反复不停地看,但它终有一天会是消逝的。
文中还写道:你要合理地生存,你就要有觉悟、有决心、有奋斗的精神和能力。我想它要时常面对自己,找到内外的平衡,才是好的。
时间前进,成长不停,偶尔这样的内容真叫人当头棒喝。依旧在寻找自己,也不知道要成为怎样的自己才是好的,也或许会一直在寻找的路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