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最后一世皇帝秦二世非常的残暴,大量的宫女和秦始皇一起殉葬,把修建墓室的所有工匠都闷死在里面,他为了没有人和他争夺王位杀死了自己的所有兄弟姐妹,还杀死了很多大臣,他也非常的奢侈,制定了很多残酷的刑罚,并且对百姓的税收非常多。他的这些残暴的行为使很多百姓不满,其中有两个人叫陈胜和武广在公元前209年的时候,他们和一群农民被皇帝征发去守长城,但是路上因为下大雨路上不好走不能按时到达,他们觉得反正都得死,就进行了起义,就是有名的大泽乡起义。接着有更多的人随着他们一起去反叛,其中就有刘邦和项羽。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但是还有更多的人进行起义,其中的刘邦项羽,两人一起夹击秦国,为灭秦事迹做了很大的贡献。
其实刘邦本身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还很吊儿郎当,是个喜欢喝酒,喜欢美色的小混混,每天在大街上游荡。但是身无长技的他却有一个远大的志向。他后来去做了一个小官,有一次皇帝刘邦带一群囚犯去给秦始皇修建陵墓,但是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如果他带着剩下的人去的话肯定也会被处死,此时刘邦可以逃跑,也可以更加严格的看管剩下的囚犯,也可以去追跑掉的囚犯,但是有远大志向的他还是逃跑了,后来陈胜吴广叫上刘邦一起叛乱。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现在刘邦又面临几个选择,此时的天下除了有秦朝这个强大的国家以外,项羽和项梁的实力也很大,刘邦选择投靠他们,因为刘邦现在有志向但是没有实力,自己自力更生肯定成不了大业,最好的选择就是有一个靠山。但是很可惜项梁在救助其他被秦国打的国家的时候,被秦军夜袭,战死。当时的楚国只有六七万人,而秦军有四十多人。此时刘邦的靠山崩塌,刘邦现在面临的选择只有三个:第一个自力更生,留在彭城徐图发展。第二个救援赵国,北渡黄河。第三个,直取关中,一举灭秦。第一个虽然看似保险,但是最终肯定还是要死,因为刘邦根本没有靠山和实力。第二个秦军非常的强悍,根本没有希望。第三个虽然是一个行得通的方法,但是路途太过遥远。最终刘邦和项羽决定兵分两路,项羽向北救援赵国,迎战40万军,破釜沉舟。而刘邦带一队偏师智取关中,在路途中有利则战,无利则退,并且不断吸取人才。在洛阳时,因为有秦军阻拦,他走岔路到关中,并且贿赂门卫让刘邦进入关中,后来刘邦有了自己的领地和10万军。项羽在巨鹿大破章邯,拥兵四十万。此时刘邦可以跟项羽结盟,分土地。也可以独吞咸阳,跟项羽大战。但是项羽现在有四十万军,刘邦只有十万军,胜利的几率实在很小。但是要是分土地的话项羽肯定比刘邦的多,因为他比刘邦有实力,并且兵力也多。可是刘邦他有远大的志向,并且敢拼,所以他选择和项羽大战,称霸关中,守住函谷。但是这一举动激怒了项羽,项羽觉得刘邦要反,就大破函谷关,要和刘邦一决胜负。可刘邦只有10万军怎么能打得过项羽。所以项伯给张良报信,张良安排了鸿门宴,向项羽道歉,捡回一条命。项羽称霸关中后,自称西楚霸王,把刘邦封到汉中,刘邦肯定不愿意,但此时他的大臣萧何向刘邦举荐韩信为大将,韩信向刘邦提议等天时地利人和之时再反。
终于留个机会来了项羽被卷入了无穷的分钟去宫崎,此时刘邦有机会只取关中,因为他之前在关中,以多人新项羽对于关注老百姓也不是很好,所以观众的百姓都愿意跟着刘邦,但是第一站失败,稍后稳住了后方才没有被击垮刘邦,让韩信先打其他国家,扩展自己的地域。韩信一年的时间灭了五国。后来旁边的国家都被韩信灭了,刘邦派韩信率领一只偏师去夹击楚国,韩信让一个人来报信说齐国的局面不稳,不让韩信当代理王的话稳定不了局面,大战不能胜。如果刘邦同意的话,韩信可能在他实力强大之后就会反叛。但如果不同意韩信可能会去投靠楚国。以韩信现在的实力,不论投靠汉还是楚都能帮助这一方成功。最后刘邦还是答应了,虽然自己有点损失,但是他自己至少有实力亡楚。韩信带着军队攻楚,楚惧。提出了条件,从现在的开封分开,一人一半天下,但是刘邦听取了张良萧何他们的意见,在楚王退到骇下之后追击项羽,项羽军心大破,自杀而死。
有了实力的刘邦认为他要和天下人的利益相共,因为天下人都跟着他的原因是他当初承诺会给他们很多金钱财宝和地位,所以他必须要分封那些功臣,他最终决定实行“郡国并行制”。对功臣论功行赏,大者封王,小者封诸侯,定都长安。但是分封诸侯以后会有很多功臣反叛,因为他们一旦有了实力,他们就想要更大的实力。公元前202年7月,燕王反叛,很多诸侯和王也起兵反叛,后来有个人告发楚王韩信要谋反,刘邦假装巡游逮捕了韩信,贬为淮阴侯。韩信很不满,和阳夏侯反叛,并且联合韩王信和匈奴反叛,刘邦平反。但又有人说韩信要杀皇后和太子,吕后采纳了萧何的意见杀死了韩信,夷三族。虽然分封有危险,但是不分封也不行,如果国家有乱没有人会出来帮忙,所以刘邦选择继续分封,但用血缘之亲维系,改用同姓诸侯王。但这不是国家唯一的问题,现在的国家百姓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很好,处处都残破荒凉,百姓流离失所,刘邦出行的马车毛色都不相同,此时刘邦该怎么办?刘邦选择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先缓和民心,以农为本。他实行的政策有让士兵还乡务农,让人民都种庄稼,第二就是减轻傜役兵役。第三就是让官吏劝农促桑,减轻赋税。第四就是注重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第五就是皇帝要以身作则,勤俭治国。第二个问题就是边疆的匈奴,匈奴的实力比大汉要强很多,对于大汉是一个威胁。虽然没有修幕墙,但是刘邦还是选择攻打匈奴,他亲率了三万大军,迎击匈奴,结果被困了七天七夜,最后考陈平的奇谋才逃了回来,刘邦之后选择和亲,并配上了丰厚的嫁妆,以前每年都要给很多特产。
后来刘邦攻打反叛的英布的时候被箭射中,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情严重去世。
我觉得刘邦的一生很传奇。他曾说他是被天命眷顾了,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他经历的那么多事情没有一件事情不能体现他的英雄风范和他能屈能伸、顺势而为、分享利益、理性决断的性格。为什么刘邦可以打败项羽,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会让利与百姓,会关乎百姓的感受,而项羽只会在乎自己,所以不容易获得民心,人民肯定都愿意投靠刘邦,而不是项羽。刘邦成功也不是单单只靠自己的,他成功也因为他很会招揽人才,有萧何张良等名将辅助他他才能获得成功。刘邦的各项政策和选择奠定了大汉辉煌的基础。刘邦成功的因素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勇气,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他选择的不是退缩,而是向前。虽然可能不会成功,但是他还是会去尝试。但是我们知道刘邦刚开始就是一个小混混,是个无赖,好酒好色,但是好酒好色的人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其实好酒好色不能定义他本身,虽然他是个小混混,但是他从始到终都一直还有远大的志向,只是没有机会,没有人赏识他。一次他在街上看秦始皇巡视的时候,说“这才是一个君王该成的样子啊”,我觉得他后来也成为了和秦始皇一样伟他达到了一个顶峰的时候,他会继续往上看,而不是停滞不前。其实这些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要是我们想做一件事情,就算我们做成了,我们要不断往上看,要不断超越。能定义我们的只有我们在解决问题和做事情时候的态度,是不断向前向上,还是停滞不前。刘邦在成为一个皇帝之前和之后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他并没有退缩,他选择了一种理性的方式来思考它的利弊。而这也可能成为我们做事的方式,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退缩还是理性的思考。在政治课上,我们会有层次的分析,这很便于我们学习和解决问题,要思考遇到一件事情,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本能退缩,还是心理层的害怕,还是理性层的分析,还是德性层的勇往直前。其实我们不必成为像刘邦那样的人,但是我们要思考自己的志向。要思考我们成为一个伟大的人需要做什么,要思考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是怎样的解决的。我遇到问题我就容易退缩,但是我会思考如果解决这个问题会对我有什么好处,并且解决这个问题的利与弊到底哪个更大一点。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也要思考别人的感受不能像项羽那样,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要像刘邦那样思考自己成为现在这样谁对自己有贡献,并且我们在做事情要思考别人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刘邦是史上第一位布衣天子,是十分伟大的。他不管怎样都是为百姓着想的,这是一个君主最厉害的地方,有了民心才能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