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学派形成的历史渊源
南宋时期的温州,下辖永嘉、瑞安、平阳、乐清四县,温州在东晋时为永嘉郡,故温州古称永嘉。
永嘉学派虽形成于南宋前期,但源远流长,北宋中期,温州便有王开祖( 儒志)、丁昌期(经行)等人在乡里设立书院,教授生徒,开永嘉之学先河,王开祖被尊为“开山祖”,全祖望说:“永嘉师道之立,始于儒志先生王氏”。北宋后期,人称“元丰太学永嘉九先生”的周行己(浮沚先生)、许景衡(横塘先生)等又把程颐“洛学”、张载“关学”传到温州,使永嘉之学得以长足发展,虽尚未形成独立的学派,但对后来永嘉学派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南宋之时,永嘉学者辈出,郑伯熊、郑伯英、薛季宣、陈傅良、徐谊等是前期永嘉学派的知名学者,注重事功之学。叶适继承并发展了前辈的事功思想,建立了永嘉事功学说体系,使永嘉学派成为我国学术史上与朱熹“道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三的重要学派,永嘉学派形成的历史渊源。
永嘉学派的特点
永嘉学派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当时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大讲身心性命之学立异,他们强调功利,注重事功,反对传统的重农轻商政策,主张农工商并重,并给工商业者以一定的自由发展机会。永嘉学派的学术思想可其体概括为三个特点:
1.提倡受國主羲思想,有强烈的爱国下义思想。永嘉众学者都是坚决的抗战派,很多人曾亲自指挥军队,抗击金兵。
2.重视史學研究 ,考求历代国家成败兴亡的道理。
3.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永嘉学派对后世的影响
永嘉学派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其注重事功,重视史学研究,不仅对明清之际的浙东学派有很大影响,更对本地域的学术风气和社会风气,有着长远的、深层的影响。
自宋以后,大批温籍学者都通事务,为世用,并耻于蹈袭旧说。元代的史博珞注重实据实登,新见迭出。明初的刘基,向朱元璋陈述《时务十八策》,分析天下时势,见解精辟独到。宁夷三族、不移其志的卓敬,博学多能,精通天文地理律历兵刑等有用之学。明代正统年间状元周旋,上奏明代宗的《建言时事疏》,济世匡时,切中时弊。
晚清正值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的存亡关头,温州思想界、学术界出现了一批代表人物,如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黄绍箕、陈虬、陈黻宸、宋恕、刘绍宽、黄群、林损、陈怀、刘景晨等。特别是孙衣言、孙诒让父子,他们深受永嘉学派影响,对陈傅良、叶适极为推崇,“生平治学,颇以永嘉经制之学为己任”,编刻永嘉学者的著作,维护永嘉学派的学说及其学术地位。孙诒让是主张“学无新旧,唯其致用”的朴学大师,晚年更热心兴办学校,启迪民智,“以应时需”,冀以“振世救弊”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温州经济模式,其思想渊源也可以追溯到永嘉学派的文化积淀。当代温州人唯实不唯上,唯实不唯书,独辟跟径,创造了温州糖式,这种精神与乡贤先哲的经世致用思想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