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五月的时候,那个时候,夏天才开始不久。有一位昆明姑娘在美国发表了一个惊人的演说。具体的我没去听,但是有一句话是让全国的网民都记住了:“美国的空气多么香甜,有种奇异的奢华。我在国中的一座城市长大,在哪里我只要出门,就必须戴口罩,不然我可能会生病。”
昆明离曲靖不远,虽然我不太喜欢那个城市的热闹,但还是有很多朋友和同学都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我每次去到昆明,街上不是没有人戴口罩,但是这样的人却是极少的。这说明昆明的空气质量虽然不是香甜的,但到至少不至于不戴口罩就会生病的地步。我估计这个姑娘是个一生下来就放在无菌环境里生长的,她的家庭为她的成长花了巨大的心血打造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无菌环境。
这样的话让我想起三年前看过的一本书《寂静的春天》,我想那位昆明姑娘应该没看过,很多认为外国的空气比中国好的人也没看过。在他们心里一直会这样认为,外国的空气生来就是这样的,外国的人素质就是非常高,他们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环境的保护。
事实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
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魂断蓝桥》,在那个时候就知道英国伦敦有一个别称叫:雾都。在上世纪初期,英国进入工业大发展时代,各种废气的产生让雾霾常常笼罩着整个伦敦。环境的严重污染和恶化让英国政府无法再继续发展重工业,于是他们下了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所以,伦敦才有今天的样子。
最近,我在微信读书上阅读了一本名叫《通往维根码头之路》。这部作品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34年去调查英国北部煤矿工作生活状态时写的。
这是其中两段描写作者所见的工业发展带来环境污染的场景:“火车载着我行至远方,穿过滔天的煤渣堆、烟囱、成堆的铁屑、肮脏的运河和灰烬上木底鞋留下的纵横交错的脚印。”“又过了一段时间,大概有二十分钟,火车才从荒原驶入遍布村落的文明地带,之后又开始出现另一个工业城镇的贫民窟、渣堆、吞云吐雾的大烟囱、高炉、运河、汽油表。”
那么,美国呢?美国建国到现在也不过两百多年的时间,他们能跳过工业发展的环节吗?当然不能。因此,《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反应了美国进入工业时代环境污染的一个方面。
说起来,这个方面正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化学药品严重污染了我们的土地和水源,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蕾切尔·卡逊,美国的一位海洋生物学家。1962年,《寂静的春天》刚出版时,“公共政策里还从没出现过环境这样的词汇。”这本书它反应了当时美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烟雾问题,农药及化学品污染问题。
“鳟鱼必需的昆虫,一旦遭到毁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即使到了喷药后的第二年夏末,也只有少量的水生昆虫得到恢复。在一条曾经有丰富底栖生物的河流,几乎看不到昆虫。这条河里的鱼也减少了80%。”——《寂静的春天》第107页。
同样的经历,并不是美国才有:“但是,这种合作真的能拯救鱼类吗?英国哥伦比亚的经验足以说明这一问题。”——《寂静的春天》第107页。
工业的大力发展造就了化学品的污染,所以,美国的空气和水源,也曾经让美国人付出沉重的健康代价。外国的月亮也会有圆有缺,外国的空气与水,也经过了几十年的改变才有现在的样子。
我们环境治理的成果是整个世界都可以看到的。在十月二十八,我看到网易财经上有这样一则新闻:发展中国家的雾霾之痛,不过印度应该向中国学习治理办法。新闻的摘要如下:印度真的应该向中国学习。根据NASA的卫星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5年,印度的PM2.5浓度加重了13%,而同时期中国空气中国的污染物溶度缺减少了17%。
我们国家从建国到现在的发展和变化确实无法离开工业的发展,这是不能否认的。自从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以来,人们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开始在对制造污染的企业进行整顿和关闭。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发展和改变需要时间,同时也需要我们的一同努力。
三年前,我买下了《寂静的春天》和《沙乡年鉴》这两本书,完整地收藏了包括《瓦尔登湖》在内的自然文学三部曲。其中《寂静的春天》被当时只有十二岁的羊用一个周的时间就看完了,因此他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这本书的的阅读对于十二岁以后的孩子及成人来说并不困难。
除了术业有专攻需要精读外,对于孩子们来说,需要广泛而大量的阅读,才不会将来长大跑到国外去说:某国的空气很香甜!
2017.11.3
感谢阅读,我是彦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