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鉴赏座谈会
“玩”字在习惯上常被人轻视,提起玩,都觉得有些不正经。其实,玩是再正经没有的,我们玩球玩棋的时候 ,不是把全副精神都入在里面吧?对于文章绘画要做到玩的地步,并不容易。单就文章而言,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的小说,非到全体内容前后关系明了以后,决不能“玩”。
已读过不少篇数的文章、许多本数的书了,自己觉得能够玩的实在不多。大多只是囫囵吞枣。诗不能反复去吟,词不能低头去诵,文不能畅适地去读,小说不能耐心地去细看。
读文章的时候 ,常把自己放入所读的文章中,两相比较。一壁读 一壁在心中自问:如果叫我来写将怎样?对于句中的一个字这样句,对一句的构造和说法这样问,对于句与句的关系这样问,对于整遍文章的立意、布局等也这样问。经过这样自问,文章的好坏就显出来了。
读了一篇不好的文章,如果能一一指摘出它的毛病,等于读 一篇好文章能一一领会它的好处。实际上,真正好的文章,自古以来就不多,我们日常所见到的都是些有毛病的文章。如果遇到好的才去鉴赏,机会就会很少。
感与思
文中谈到读文章,很多时候是囫囵吞枣。这一点就是自己很大问题所在。以至于看完一本书,一遍文章,却稀里糊粉。说不出作者想表达观点,遇到精典的句式与词汇,也只在当时有感触而已,并不会认真研读 ,以备自己所用。
另外,对于好的文章与不好的文章,自己还是会有意识进行比对。但最多在心里想想而已,并有如文中提到的那样仔细 ,认真。
行
每阅读完一本书,写作指导老师总不忘记强调一定要再看一遍,每看一遍,思绪完全不同。
如第一次看《红色这本小小写作书》《怎样写出吸引人的好文章》时,对全书没有整体的认知。而是拘泥于一字一句,当然,这也是必经环节。等到再次阅读时,会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构思、材料的编排、语言的组织、甚至是作者怎么开头,怎么结尾等。
比如,现在就在想,《文心》是通过每一个小故事,来阐述一个国学知识。那在这每一个故事中,作者又是怎么巧妙地把国学内容穿插其中。故事又是怎么描述、才能吸引读者注意。再比如,自己也可以借鉴这种形式,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观点,那故事怎么描述才生动呢。这一系列问题,让我不得不再次阅读一遍《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