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孩子讲三只小猪的故事,孩子的记忆力了得,她说自己可以不照着书讲:
“虽然情节是不同的,可是内容是一样的。”
她一边讲述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老大盖的草房子两天盖成的,我问她草从哪里来的,她说是捡来的。
老二的木头房子三天盖成,那木头是砍伐树木整理来的。
两位哥哥去过两次猪小弟家里,第一次是他们自己的房子盖成之后邀请它去玩儿。猪小弟在专心盖房子。
第二次哥哥又去找猪小弟时候,猪小弟正在盖门。它们的谈话内容是:
“大狼回来,而且会有雨雪天气来的时候就不能防御了。”
两位哥哥看着艳阳高照的天气,哪里会有雨雪天气呢?大狼怎么回来呢?接着去玩儿了。
过了一些天,大黑狼真的来了。心里想着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了。
在大哥的房子面前,后退了一些,离得远远的。“一鼓作气”猛吹过去,房子塌了。
然后大哥跑到了二哥的家里。大黑狼想着,可以饱餐两顿了,早饭和午饭都可以吃饱了。如果是三只小猪的话就是早中、晚、餐都能美美地吃上一顿了。(这些都是她自说自话,编来的。)
这次大黑狼的动作依然是,远远地“一鼓作气”吹过去,房子又塌了。
两位哥哥到了猪小弟家里,赶紧把门关起来。
大黑狼来了,远远地,“一鼓作气”房子纹丝不动。
大黑狼看到了烟囱,准备顺着烟囱下去,三个兄弟放了一个大油锅,大黑狼的尾巴都烧成冒泡了,它疼得赶紧逃了出去,再也不敢来了。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问孩子,那老大和老二以后住哪里呢?
它们可以住在猪小弟家里呀。
我还不知道敢不敢继续跟她说我内心中的这个矛盾的结果。因为妈妈让三个兄弟各自盖自己的房子,它们盖的房子也许只有一间,允许不允许三个兄弟长期居住呢?
暂时让孩子感受在一个安全、友爱的故事结局中。
因为上次我看了《鹰和狐狸》的那个故事时候,跟大人正在聊天时候说到人性,直接将狐狸的观点说出来了,结果孩子被植入了第一反应,问她的时候她就说鹰捉到的兔子需要给第一个人,我现在已经小心翼翼地在尝试讨论的后果了。
孩子对故事的熟练程度,允许她自信地不看书就能讲故事完整讲下来。比我的描述丰富的多,这个是阅读的功劳。
她对于“一鼓作气”这个词语的认识是成语接龙中认识的。现在理解成了猛吹一股气的意思,而且这股力量很强大。能借助风传播很远。
我什么时候有机会大胆想象一下,出现的后果。我们可以充分探讨面对这个世界的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