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的原文如下: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古今有很多对于不尚贤的理解有很多解释,并且争论不断,人才不论是哪一个时代都是最重要的资源,不论是国家、企业、组织都应当去推崇、标榜。老子作为大智慧的圣人不会连这一点都看不到,不然如何去行教化之道。后三句中各有使民不争、不盗、不乱,其实前一句都有因果关系。
到底什么能使人不争呢?我认为用一个词可以概况,就是“人人如龙”,人人都可以变得更优秀。
所以不尚贤指的是不去推崇个别的人才,而是建立一个人才的团队,能够使大家展开良性的竞争,而不是恶性的竞争。我们常常会看到职场中的办公室政治,老板老师表扬那个人,不是激起某个人的骄傲,就是被别人妒忌,产生了不良的竞争,最终吃亏的却是一个公司、企业、组织乃至一个国家。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难得之货,指的是那些奢侈品,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东西,或者有实地的价值,但是过了合理合适的限度,比如车子、名表、名包,车子是代步工具、表是计时工具,包是装东西的工具,如果有一两个价值高的彰显一下人的经济实地是可取的,但如果家中豪车几十两,名表名包几十个就超过了合理的度了,就不可取。更重要的是,如何形成以拥有这些为荣,就造就了一个不健康的社会价值,一切朝“钱”看,用金钱和物质基础来衡量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那么就会让老百姓可以不择手段的、功利的去成为被认可的那个人。所以要不为盗,就不要去提倡去追求难得之货。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作为领导,不要展现自己的喜爱和倾向,只按照所定出的规则来处理事情,就不会使得民众不知所措。往往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明文规定是一套,领导的个人喜好又是一套,所以我们如果身处管理者、领导者的位置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轻易的展现自己的爱好和偏向性,让下属可以按照公司的章程来做事情,也避免下属的阿谀奉承。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所以如果要我们治理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作为领导者要虚怀若谷,要听取下属的想法和意见,不断的充实和精进自己,拿出好的成果和绩效来;让大家去除一些或者减弱不必要的欲望和念头,强大自己的学识和思维,充实自己,能够让大家树立起正确的观念,推崇有真才实学,真正对我们生活工作起正向影响的,摒弃哪些虚浮的欲望、念头,哪些为了显示自己博学故意营造出来的高大上的感觉,让那些徒有虚名而无实学的人无所遁形。
无为,就是未经过确认的事情不做,反之就是我们想要治理好一个组织,一个企业,都需要用科学态度,剖析研究,才能去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