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无非就是那么几个节点划过,也许当时只是惘然和茫然,对它们的出现一无所知,直到很久以后,才会感知到它们一直不曾离去,伴随着我们走到今天。
在我从大学走向社会那一刻,就是这样一个节点。
因为父母都是教师,从小便对老师充满了敬意和向往,于是憧憬着长大了也成为一名老师。这一天终于等到了,大学刚毕业那阵儿,我留在家乡的一所中学任教。
尽管这段时光不长,却是我人生第一次走上社会。这段岁月恍如隔世,每每忆起,却依旧那么清晰,历历在目,最让我难忘的是孙老师,亦师亦友,成为我人生第一次远航的领路人。
至今我还保存着孙老师赠予的一本笔记本,扉页上一段十分简单的赠言,“祝贺小友深造,学有所成!”
想起第一次见到孙老师,还是在学校的教务室,当时一个副校长给我作了介绍。
孙老师个头不高,微胖的身材,50岁开外的感觉,发间参杂着些微的银发,嘴角漾满了微笑,一眼望去,带来的是一种慈母般的温暖。
孙老师是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德艺双馨,不仅学生遍布大江南北,桃李满天下,而且还带出了不少名师高徒。在我的人生节点上,有这样的导师引路,也算是一大幸事吧。
那年,我刚刚从农村支教回来,而且还成了全市为数不多的“优秀支教教师”,所以颇受孙老师赏识,总是为我创造各种崭露头角的机会。
当时,一个天大的机遇就是全市中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这次大赛不仅是学校之间实力角逐的大比拼,更是每一个青年教师梦寐以求并以此成就自己的机缘。
可想而知,参赛选手都是强强比拼,是来自各校的青年才俊,而能进入这次参赛选手的推荐人选也成为一次实力的展现。就在这样比拼的压力下,孙老师却力排众议,向校方推荐我参加这次语文组大赛。
孙老师的力荐就连我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毕竟我只有一年的“支教”实战水平和经验,无论如何也没有资格参加这样高规格的大赛,何况学校那些出类拔萃的青年教师无不翘首以盼。
果然,校长望着我还略显稚嫩的面庞,犹豫了半晌才说,“这样吧,组织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还有我们几个校长,一起听听几个选手的课再作决定吧。”
就这样,我作为预备选手参加了全校的观摩比赛。在这次预赛的准备中,孙老师的沉稳和自信给了我极大的勇气和鼓励。
她只是默默地关注着我,似乎不想过多地打扰我的心性和想法,只有我遇到困惑或者胆怯的时候,她会及时站在我的身边,伸出援手扶我一把。
就这样,我在孙老师充满力量和自信的眼神中,意外地获得了全体老师的好评,就连一向不苟言笑的校长也笑呵呵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了句,“好好比赛!”
我还没有从预赛的喜悦中缓过神来,孙老师一句话惊醒了我,“这个算什么?硬仗还在后面呢!”
后面几天的准备十分辛苦,孙老师几乎每天都在和我研究教案,常常弄到很晚才回家。那天,我提到了全国的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孙老师眼前一亮,想到了什么似的,立马赶到校长办公室。
原来魏书生正在无锡举办公开观摩课,这是个不错的观摩学习契机,也许我们可以从中收获灵感和突破。就这样,第二天,孙老师带着一批青年教师赶到了无锡。
魏书生老师的教学理念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心灵自由的大门,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教学,其实教师要做的,并不是“填鸭式”地灌输,而是要创造条件,呵护孩子们的成长。
在那次全市青年教师大赛上,我斩获语文组教学比赛二等奖,也是唯一刚刚走上教坛的青年教师。
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走上颁奖台的那一刻,忽然念起了孙老师,心中满是温暖,眼中也有些湿润。我明白了孙老师的那份自信沉稳,那份力量和坚毅,也明白了为什么她会桃李满天下,培育了那么多名师高徒,原来她也是如此,一直在默默地为年轻教师创造条件和机会,呵护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