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十一
向往的北大
亲爱的两位宝贝。写这封信的时候,2020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这段日子,我们都被一个叫“新冠”的病毒牵制着,世界、国家、家庭和每一个人,都在“疫情”带来的“极大的不稳定”环境中。我们的生活状态,也因此而改变了很多。
疫情带来的流动性滞涨,让2020前6个月的每一个周末,我们都能朝夕相处,黏糊腻歪,绝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在家里游戏和学习。半年的时间,我们一起读了很多书,拼了很多乐高,学了很多英语,玩了很多游戏,看了很多电影。你们学到了更多知识和技能,成长为更自律的人。7月开始的每个周末,妈妈都不在你们身边,这样的日子一直要持续整整两年。因为妈妈也要保持学习,并且,我很喜欢现在的状态。每周末往返于西丽大学园,学习新知识、认识新朋友、提升新格局,思考新问题,开创新世界。
今天,妈妈收到了北京大学的正式“录取通知书”,大红色的正本,很喜庆,里面有一张A4大小的纸,有妈妈的照片、名字、专业和录取时间。妈妈想跟你们说一说妈妈的圆梦历程。“清北”,是大部分学子心中的梦想,妈妈也不例外。还记得我跟你们讲过的那些关于“清北”的历史和故事,给你们看过的视频吗?这个梦,早早的种在你们的心里,可能会发芽,可能不会。都没关系,浇灌的过程和发芽的期许,就足够我们一起努力,并享受这份耕耘,很长时间了。
当我们一起打开通知书的那一刻,哥哥,你眼中是在放着光的,我猜你应该有一丝神圣而向往的感觉。我答应明年带你去北京,去燕园里逛逛,去未名湖畔走走。机会允许的话,我们还可以一起去PHBS的Oxford校区转转,正好提前圆你的“哈利波特”梦。妹妹,你呢,一直盼着幼儿园开学,看到哥哥学习也会要求“学习”,哥哥上英语课也会搬个小板凳站在哥哥旁边听,还不忘加一句“我不会吵得”。但你可能还不知道“通知书”是什么,也不太知道“学习”为了什么?意味着什么?到底学什么?没关系,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孩子们,慢慢来。
考研,读书,这不是一个“突发奇想”的决定,而是在心中早已种下的一颗种子。妈妈是一个习惯计划的人,虽然经常会“说走就走”“说干就干”,但所走之地和所干之事,是我“想做”并“愿意做”的,是曾经在心中构建过的,是在脑中演练过的。“时机”到来的时候,就会立即行动。
“向往的北大”圆梦之旅,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是2019年3月之前,也就是从妈妈出生到33岁。从我的妈妈教我说话、走路、唱歌、识字的幼童时代,到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的学生时期,再到步入职场到渐趋成熟的成年阶段。这33年里,妈妈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坚持投入,积极产出。始终清晰的明白“学习才能进步”这个道理并坚持践行。对你们而言,学生时代刚刚开始,从现在开始培育好学和自律的品质,将引领你们这一生都往正确的方向前行。
妈妈的同学中,有很多毕业三年或五年的年轻才俊,我相信他们或者很有天赋,或者很勤奋,或者二者兼备。所以能够更早的追到自己的梦。孩子啊,你们以后都会有自己的梦去追,或许18岁你们就追到了,或许50岁你们才追到,早或晚不重要,关键是坚持追,无论何时追到都会是一样的欢呼雀跃和成就满意。追到一个,再追下一个,一个接一个,做一辈子的梦,追一辈子的梦。
2019年3月之后到确定被录取这一天,整整一年。有一条完整清晰的时间线,妈妈今天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下来。想告诉你们一个方法:要用一大段时间来达成的大目标,是需要拆解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并且每一个小目标都要有清晰的计划,才能确保所有的行动叠加起来的效应,是向着大目标无限靠近的。
2019年04月20日:妈妈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深圳的学校都研究分了一遍。包括去学校的官网找信息,包括向学姐学长咨询,包括向领导和前辈请教,他们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诚恳的建议,帮助我理清了思路,终于选择锁定“北大”。
选择,你们未来会面临很多次,有很多做选择的方法,先选后择。
2019年06月29日:参加第一批面试,提交材料+个面+题面+集面,紧张又兴奋。面试的过程,明年带哥哥去北京的时候,我们路上慢慢聊。
这里,妈妈想告诉你们:个人和团队都很重要,但最终要成事儿,都得靠团队。这一点,你们自己逐步会有体会,“为他人着想”是一种能力,这样的人才能更有自我认同的内驱力,才是“得道者”,才会获得更多更真诚的帮助。
2019年07月12日:妈妈清晰的记得,这一天,我和哥哥一起在回长沙的高铁上,16:14,手机“哔”一声,邮箱中来了一封学校发来的新邮件。还没打开看,妈妈的心跳就加速了,虽然面试完的自我感觉较好,但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我深呼吸平静了一下心情,打开邮件,一字一句的认真读者邮件,粗体的“你的面试结果为国家线预录取资格”映入眼帘。那一瞬,我真的快要跳起来了!这个结果不仅仅代表妈妈通过了面试,而且代表着在全国联考中,只要通过国家线就会被学校录取,而不用费劲考很高的分数,也不用承受“按分数排名录取”的压力。“考多了浪费,过线就好。”有一位学霸姐姐告诉妈妈,我狠狠的记住了。这,是最好的结果!
压力一定程度上是动力,但压力太大往往不是好事儿,有一定的距离但又能够跳一跳够得着才是最好的状态。然而,要想压力适量,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和保持正常+的临场发挥,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更有主动性的位置。
2019年12月21日:全国研究生管理类联考,十多年后再次步入考场,真的是比高考还紧张。考试之前,妈妈默默的发了一个“私密朋友圈”,纪念这一个重要的时刻。考试前的一个月,有天晚上,哥哥对我进行了灵魂拷问:“妈妈,你平时工作那么忙,还要辅导我的学习,还要照顾妹妹,你怎么有时间复习呢?你怎么考得上呢?”妈妈想告诉你,妈妈复习的时间,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机场候机厅、飞机机舱内、深夜十一点后你的书桌前和周末的图书馆里。超级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让“可用时间”变得尤为的“少”和“宝贵”。没有“每天只需要睡四小时”的体质,就只能想办法在现有的时间里挤一挤,挪一挪,通过优化时间的分配,来“创造”更多的时间。对于毕业太久的妈妈,并不容易,但也并不难。粗略统计了一下,从11月开始到考试前,妈妈大概花了50个小时,我做到的是确保这50个小时里,投入的每一分钟都是专注且有效的,从而确保学习的效果。
11月开始备考的时候,妈妈先做了一套往年真题,想摸摸底。然后,然后,然后,就被打击到了。以前的知识实在是丢了太久了。那时候的妈妈,心里满忐忑的,觉得“没考上好丢脸”呀!但你们的外婆跟我说“丢脸倒是没有,就是很可惜”。外婆的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外婆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很多时候比妈妈更能拨开迷雾看清本质。不让“可惜”发生,是一种对自己有要求且负责任的态度。50个小时下来,发现原来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就是需要花些时间把学过的知识捡回来。考试前一周每晚集中做了一遍往年真题,较为从容的踏入考场。
至此,这趟圆梦之旅,最难的两座大山“提面”和“联考”,总算是翻过去了。这之后,妈妈紧绷的神经稍微缓一缓了。那些挤出来用于复习的时间又回归原本的用途(睡觉、看书、娱乐),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也恢复正常。
你们都应该还记得,2020年刚开始,所有的节奏都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民开启宅生活。原本3月份就要公布的联考国家线,也延迟了一个月。
2020年04月14日:公布国家线终于公告,超额过线,稳稳的,妥妥的。
2020年05月24日:北大政治考试,疫情期间,学校几乎都采用了线上远程考试的模式,对学校来说是一次被迫创意,对学生来说又是一种新体验。
2020年06月13日:收到深圳研究院的“预录取通知书”,外公外婆正好在深圳,我们一起去院子里拍了美美的合照,妈妈也给通知书拍了帅帅的纪念照。这一天我们还一起开了香槟,开开心心的庆贺一番。
2020年07月11日:开学典礼,久违的校园,久违的军训。终于见到一起备战的学友们,初次见面却倍感亲切。未来的两年,众多的果实要采摘,广阔的粮食要收获。
2020年07月25日:收到北京本部正式“录取通知书”和学生证,方方的红本,小小的卡片,大大的梦想。(2020最好的生日礼物)
用这一条时间线,谨此致敬“向往的北大”,拥抱“向往的生活”,感谢“爱我的家人、恩师和挚友”
今日今时,这份通知书,是妈妈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也是我送给你们未来最好的期许。每一件事都不容易,都要投入时间、精力和专心,或成或败,或顺或逆;每一件事也都不难,只要付出就一定有回报,或多或少,或深或浅。
多年后,暮年的妈妈,会感谢自己过往的努力。多年后的你们,肯定也会感谢自己过往的自律。每一步,都算数,认认真真,自律自信,慢慢走。
学习,是一辈子的追求。
学习,是会上瘾的爱好。
学习,是促进步的动力。
学习,是成就自己和他人的源泉。
我想把PHBS海闻院长送给我们的话,转送给你们。“心中永远要有个太阳,永远充满温暖和力量,努力奋斗,乐观向上,用智慧和勇气驱散迷雾,为世界带来阳光!”
2020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