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了王宝强的电影《八角笼中》,从后半场到电影结束感觉鼻子都是酸酸的。凭我的认知我就相信大凉山彝族贫穷留守儿童无人管,这条线绝对是真实的。因为我看过我身边的老友去那边采风写过的文章和照片,看过关于大凉山彝族留守儿童的报道,我的彝族战友虽然没有在大凉山,他们在马边。看过视频中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家,所以我绝对相信这部影片是有原型故事的,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也有网友评论王宝强硬是把电影拍成了纪录片。
八角笼中》是根据真实事件“格斗孤儿”改编来的,而王宝强的原型则是恩波。这是2017年媒体报道的一件事,俱乐部收养了很多来自大凉山的贫困孤儿,让他们在俱乐部里学习和格斗。偶尔参加商演,教育部称让孤儿从事这样的工作,存在道德问题,会让很多机构争相模仿,所以说要对这种情况进行查处。就在外界担心,孩子们会沦为“恩波格斗”俱乐部的赚钱工具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却表示,自己更愿意留在俱乐部中。因为这些孩子几乎都没有家人的照顾,有些是失去双亲的孤儿,有些是因为家里太穷,根本顾不上他们。而收养孤儿,让他们学会格斗赚钱是恩波俱乐部创始人的想法,恩波从小没有父亲,在经历很多磨难后,成为一名武警战士,体力和格斗等方面很优秀,后来开了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很多孩子,他希望孩子们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后来这些孩子有的经商,有的参加全国散打,有的成为了特警。《八角笼中》的主角就是以恩波为原先创作的人物。
当在网上看到前段文字的时候,我的脑海又回到了三十年前那火热的警营,我们部队是全训单位,对军事训练单兵素质抓的比较紧,每个连队都配备有沙袋,拳击手套全集护具等,平时就放在队部,每天下午吃完饭,就有喜欢搏击格斗的老兵排长们取出来穿戴整齐在营房周围练习对打,一会就能围成一圈,那时候咱是新兵所以常常在外围站着观看呐喊。当时在武警部队虽然这拳击格斗不是必修课但几乎每个连队都会有爱好者参与。所以在看到这个故事的原型恩波曾是阿坝支队一名老兵的时候,更是多了亲切感和敬佩。
宝宝强饰演的向腾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把他们骗出了那个山沟沟,我骗他们练格斗,骗他们能拿冠军,以后能靠这个吃饭。咋嘞?他们是啥子人?家里牛牛没有,地地没有,工作工作没有,钱钱没有……他们是一群除了我,连骗他们的人都没有的人!”我常说骗人都有目的,无非财色二字,他骗他们什么了?那群孩子就像野草一样疯长着,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他倾其所有用他自己的格斗底子来拯救这帮孩子也是在拯救自己已经快凉透了的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八角笼中,每个人都被生活所迫着,被身上的情感责任束缚着,这些人情世故这些道义责任就像一个笼子束缚制约着我们每个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体,都不是光有自己,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和别人有点啥了都得忍着,我们不能让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说谁家的儿子,谁谁他爸可干了啥事,为什么许多单身汉没了后顾之忧就去把仇家杀了,因为他被释放了,没有了束缚他的笼子,我们都和鸟一样被关在笼中,飞不高走不远,等我们把身上的责任担子都卸掉的时候,我们都已经被磨的没了棱角没了血气所以在也就溜飞不高走不远了。
社会很难公平对待每个人,人从生下来就是不公平的,片中的孩子们面临的困境和苦难。不是社会造成的,而是出身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向腾辉与他的格斗学校收到社会的恶意抹黑,那一刻的无助心疼和绝望,深深地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无数个自以为是的“善良”就像是洪水猛兽,有时候可以扫除黑暗,有时候也能伤尽天良,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地方,是不是我们的一个善念却是在助纣为虐呢。向腾辉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人生几十年做的一件事,收留大山里的孩子、培训孩子、送孩子上大舞台,宏大的善行却得了一个满身伤痕。八角笼不但是格斗场上的舞台,也是禁锢人生的牢笼!
没有事的时候那些孩子就是死在外面都没人管,有舆论报道了管理者怕难其此咎,就突击检查一关了之,最后受损的还是那些孩子和苦心经营的善良者,这些桥段在现实中一点都不陌生,普通人想干点啥事是何其的艰难,就像张桂梅老师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看见那些因为家穷上不起学的女孩,她心如刀割到处求赞助化缘,求来的钱还没修庙的钱多,更别说办学了,后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免费女子高中办起来了,至今已拯救了两千名失学女童,可讽刺的是时任华坪县长等被爆出贪污受贿数额巨大被双开的新闻,那些钱比修女子高中的钱多多了......
所以说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个人出发点再是好的,再是善意的,任凭你怎么努力,没有背景的支持你想成功都是很难的,电影了把这一切都展现的淋漓尽致发人深省,我鼻子酸着离开了影院,总感觉如鲠在喉想骂人,不管外面在咋褒贬不一我都会给宝强点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