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或者游戏,比如在学校读书然后参加中高考,比如参加一场有明确规则有明确输赢标准的比赛,而无限游戏,它的范围是没有边界的或者边界是模糊的,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尽相同的。
那么你觉得人生是一场有限游戏还是一场无限游戏呢?创业又是什么游戏呢?
其实,如何定义人生到底是有限游戏还是无限游戏,真的取决于你对人生的定义以及想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不知道或者阶段性迷茫的时候,我们可以到佛教圣地比如西藏或者到其他的宗教圣地住几天,看看有强烈宗教信仰的人用什么行动来敬畏佛祖,去寺庙烧香许愿,当你直面佛祖和诸位神仙的时候,你许了什么愿?记住他们,然后回来把他们写下来。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面对自己内心到底想要什么的一个方法。
在佛祖面前,你会撒谎吗?你有必要撒谎吗?很多人平时对自己撒谎撒惯了,在许愿的时候是不是有撒谎成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
我想应该大有人在吧,否则为什么佛祖一直在提倡自省和觉察呢?
曾经也有人说,当内心迷茫的时候去殡仪馆看看,身临其境地看看当人去世了所面临的结局,以及身边人的悲恸或者缅怀或者是诅咒,这些情境是否会打动你并引发你对死亡的思考?
我认为人生这场无限游戏,每个人都在定义自己的幸福,定义自己的成功,甚至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定义。
我会用一个主题清单“人生必做100件事”,以此来开启自己对人生的定义。其中会分为80件事是只要有钱有闲有想法就可以干得,另外20件事是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达成的,比如每年健身200次,比如创业成功,这就是那20件事之一,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需要不断地在内心说服自己关于健身的重要性啊关于自己对成功的定义等等。
用这个一个主题清单来对自己人生不同阶段做定义。其实,不同定义就体现你的不同行动中。
我们都曾经从学校里学习,在有限的知识范围,在公平的打分标准中进行着各个学科的有限游戏,在6岁上小学之前,在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们就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无限游戏,从试探边界、建立边界或者收缩边界、到突破边界再重新建立边界,在各种隐约的公平与不公平中努力学习、辛勤工作。
但是有谁又真正从20岁开始就分阶段定义自己的人生呢?
有的人很早就开始有目标,及早对人生不同阶段进行定义。我是从37岁开始才意识到:自己需要有意识地去定义人生阶段并深刻反思过去的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在有限游戏里得到了什么?在创业、在人生这场无限游戏里我都经历了什么,我获得了哪些友谊获得了哪些成长?我还获得了什么态度?三观得到了什么样的修正?
我很喜欢看公众号“曾奇峰心理工作室”,一看再看曾奇峰老师的书《幻想即现实》,参加曾奇峰老师的工作坊。据此更多了解自己潜在的认知,了解自己曾经的心灵地图是如何被原生家庭所描绘又如何在学校中在道听途说中的学习被强化。
你是如何定义自己的人生的呢?欢迎留言分享。如果你喜欢我的公众号内容,感恩您的分享,让更多的人因为分享而成长。欢迎关注同名V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