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关注个人定位的事,我不想年纪一大把还一事无成,我想是时候该定下来自己一生想为之奋斗的目标了。而后我关注到以下资料,在此拆解分述之:
片段一:
I:这一个片段作者是易仁永澄。三个点:不得不,伪意义,真信仰。
A1:我的确经常产生对生活中太多“不得不”的对抗(反参:拆书意义换框法,把不得不换做我选择因为……)我不得不带孩子,不得不上班,不得不过处处受限的生活。背后是我不得不和大多数人一样感受个体被湮没的痛苦。这对我来说是个要命的事!
然后我也会找一些现在正玩得惹火的事来赋予它意义,不是意义先行,而是事后强加。比如:我带孩子的事,我会赋予它:我促成了一个生命,这件事多么伟大!此外,还有一些很有隐蔽性的意义强加,比如:忙碌,做很多不聚焦,低水平勤奋的事,会说:过得充实就是我觉得人生的意义。
A2:如何摆脱?有意识地创造意义,主动是核心,而不是被动强加。如何衡量你是否创造了意义?标准是:意义是否成为信仰。朗朗的钢琴就是他创造的意义,已然成为他的信仰。那么我有吗?写作?拆书?阅读?绘画?哪一个将成为我的信仰?曾经虚无是我的信仰,现在基督是我的信仰。但,我要寻求的是纯精神信仰之外的信仰,让我现实站立的信仰。写作最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我的信仰吗?我表示怀疑。那么信仰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先结婚再谈恋爱?那么核心是:目前我应主动选择写作作为结婚对象吗?
片段二:
I:这个导图作者是拆书帮四期拆书训练营学员怡然。三个点:凑热闹,随大流,瞎操心。第二个三个点:成长,真爱,社会贡献。
A1:孤独,所以我也会凑热闹,看网络新闻,公众号,热点,热文,浏览微信群动态,一起给孩子报班,一起参加活动,和朋友嗨聊,找归宿感,也是看别人干啥我干啥,穿衣方式,看热播视频,也瞎操心,为朋友同事出一些低级点子,在群里出各种主意,建议,伪导师,自嗨性聊天、宣传话语,翻朋友文章点评,等。我的注意力被分散了!
A2:如何做?个人成长!没问题,关键是:对当下做的事觉察,不利于个人成长尽量的事尽量砍削;不再好为人师。我的真爱是?我的意义和信仰是?需要创造(片段一),写作列入?拆书列入?阅读?要先结婚……好吧!对社会有贡献,要记住,无论出发点是情怀还是变现(参:江浩拆书作业),最终一定是落实于我能给出社会什么。问题是在不能给宝石买房子的时候,我愿意给一群石头建房子吗?所以,取舍还是很重要,回到第一二点,完成取舍。
片段三:
I:要点:坑必掉,勿贪大,心向往。
A1:我最大的坑就是半途而废!为何?因为无意义无信仰,无真爱!贪大,我当老师,喜欢人家夸奖我,想什么都学,惶惶老怕错失什么,记一堆潮流概念。
A2:心向往成熟后的圆融。从容和大气,不要察言观色?不要展示弱小?这是水到渠成的最终结果?还是可以一直把握着的做事方式?或者一直心心念系的德性。或许都是。现在我可以这样吗?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吗?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