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培训得 8月17日,是暑期培训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数学老师期待的一天。上午,我们迎来了可亲可敬的张红娜老师,她从赏析——名家的课堂,辨析——不同教师的课堂,研析——普通教师的课堂三个方面展开了本次培训,张老师这一讲,可谓是一节丰富及时的“收心”课啊!
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
在赏析-名家课堂环节,张老师是从“李镇西对吴正宪老师一堂数学课《重叠》的赏析”展开的,李镇西一位语文名师,他以自己的视角解读了吴老师课堂中几个感人片段,也令在座的老师感动不已,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悟。这几个片段至今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嗯,这才是真实的你们!”饱含了吴老师的真诚,“我这话问得不好啊!”展现了吴老师坦诚的胸襟,“我可以暂时把它擦掉吗?”话语间流淌着对每一位孩子的尊重,“停30秒发言,可能更精彩”这30秒是对全体学生思维的帮助,“有问题才好呢!”这绝不是廉价的表扬,吴老师善于抓住学生的失误,以此做为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的突破口,这才是学生真正成长的课堂啊! “你挺会对话的嘛!”对“龚同学”的启发和鼓励令人叹服,多么机智的吴老师,“交通”的意思是一交就通,我想只有对学生足够的信任与爱才会流露出如此秒的解释吧!“吴老师,我做梦都会想着你的数学课!”吴老师用自身的魅力深深打动了这个小女孩。以前,听吴老师的课更多的是关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吴老师的课总是让我们那么入迷,但从未像这次培训那样深入思索吴老师的教育情怀,张老师说,吴老师行程安排的很紧,时间可以说是按分钟规划的,所以每次来合影时间总是见缝插针,但只要能空余一点时间,她都愿意给学生和老师多交流,张老师还说到一个细节,吴老师总是在下车前几分钟让张老师把她叫醒,张老师不忍心打扰她,其实她是要利用这一点时间整理自己的形象,还会涂一点腮红,只为能以一个良好的状态呈现在大家面前。张老师曾问吴老师,“您天天这么奔波,不累吗?”吴老师却说:“你们认为这是奔波,我觉得这是享受。”我专门上网查了一下吴老师1954年生,已是个65岁的老人了,吴老师对教育执着热爱的精神令人敬佩,吴老师的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人格,我想这就是教育的真谛吧!吴老师的课堂是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啊!张老师这次的培训用了大量时间让我们领略了吴老师真诚、尊重、平等、自由、宽容、信任、和谐的课堂,张老师是在引导我们明白教育首先是心与心的真诚交流互动。
让小组合作自然发生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我的课堂也经常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但是我认为时效性甚微,在教学过程中我习惯有这样一段过渡语:“好,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有时,我还会根据活动给组内每位同学明确分工,观察同学们的学习状态,兴趣不高,好像是在被迫小组讨论,甚至会有组内干杂事说闲话的现象存在,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小组讨论的价值,在这种境况下小组讨论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张老师在研析——普通教师的课堂环节,呈现了自己是如何展开《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的,详细介绍了怎样巧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此处深受启发,张老师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圆片表示四分之几,在弄清了的意义后,紧接着抛出大问题“你会用圆片表示吗?”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需再拿一个圆片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才能得到。”张老师惋惜道:“每人只能利用一个圆片。”“把圆片翻过去再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张老师再次悉心引导:“好像可行,但是,呈现给大家的时候只能是一面,我们看到的要么是了要么是了,这样不严谨。”……就这样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在张老师不断启发下,最终得出了小组成员合作来表示,你拿一个,我拿一个,合起来就是了,接着学生又小组合作又表示出了等更多的分数。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孩子们一个人学习原道困境时而自然发生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乐学的学习过程,孩子们一定体会到了和同伴学习交流的乐趣,这也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价值。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从培养孩子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开始,逐步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生。
转变教学方式
在辨析——不同教师的课堂环节,张老师启迪我们要善于将自己的课与名家与同伴与自己以往的课对比反思,张老师的示范课总是时隔多年,她还在不断研磨,不断突破。张老师主要对比了传统课堂和新课程下的课堂,老师们感悟切实感悟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优势。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张老师带领我们对比了《认识人民币》一课,传统教学是老师带着大家一个一个人民币去认识,让学生去记忆,忽略了学生认知基础,回想当年自己讲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如此,如果学生想在我讲解之前插话,我便立刻提醒他安静认真听,认真记,想想自己是多么可笑,简直就是传统讲授的标准写照,而新课程下,一位老师是这样展开的:每位孩子都有一个装了所要认识的人民币的学具袋,老师先问孩子们都认识那些人民币,然后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在组内分享交流。交流后全班汇报,老师点拨总结。这位老师是基于学情的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孩子们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他们知道的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可能甚至比老师多,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我在反思自己,从大学时都在学习新课程理念,招教考试涉及的很多,我答得也很流畅,如今教学五年工作后也经历了很多培训,但是我没有把理念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学中总是为了赶课或者考试而自我教授的多,没有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学情,生怕学生乱发言影响课堂进度,喜欢课堂“风平浪静”,听了张老师的讲座不禁汗颜,我的教学方式要在实践中改变,下学期一定要认真落实,从每一节课做起。
最后,引用吴正宪老师给老师们的建议以总结我今后课堂的努力方向:“专业地读懂教材,用心地读懂学生,智慧地读懂课堂。” 201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