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好多阅读推荐平台的书单里,总会看到这本书的身影——《被讨厌的勇气》。
我一开始是拒绝的,主要是因为从书名来看,我嗅到了一股浓浓的鸡汤味道。
但是就像网上的那些流言蜚语,说的人多了,还真的就有人信了。一本书,推荐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丢丢的好奇心。
是的,我想干了这本“鸡汤”。
但是一看到书的封面,我就迅速放弃了。原因是被封面上“‘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这句话吓退了。
中学课本上说,哲学是给人智慧,让人变聪明的学科,但是在我看来,它也是让人秃头的一门学科。
算了算了!
于是乎,它就在我的书单里躺了好几个月。直到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失眠了,才想起这本不怎么感兴趣的书。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不得不说,有时候凭“外表和感觉”去判断事物的好坏,真的很不明智。
01.
老电影《牧马人》中小男孩说:“爸爸是妈妈手里的风筝,飞的再高,线还在妈妈手里。”
我想借这句话说一下原生家庭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每个孩子都是原生家庭手中的风筝,飞的再高,线还在原生家庭的手里。
如果,线被剪断了,那么孩子就会出现两个情况,一是像鸟一样自由飞向他的山,二是摔个半身不遂或者粉身碎骨。
当然,不剪断线的情况下也会任你自由飞,然后管它三七二十一,随时往回拖拽,让你永远也逃不出那个可怕的魔掌。
有人说,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是被原生家庭下了咒一样,比如《欢乐颂》里的樊胜美,《都挺好》的苏明玉,《安家》里的房似锦,《隐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阳......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被原生家庭下了咒,他们和原生家庭之间就有一条隐形的风筝线。
你学习用功、事业干得很成功、在外面混得叱咤风云,那又怎样,原生家庭一出手,分分钟让你原形毕露。
如果你也是这样一个被原生家庭困住的人,或者说你觉得你的人生就是个笑话,对生活非常不满,相信我,这本书会让你豁然开朗。
02.
《被讨厌的勇气》由日本自由作家古贺史健和哲学家岸见一郎合著。
以我的理解,我认为这本书算是两个日本牛人对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解读吧。
阿德勒何许人也?
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荣格并列的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
全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是两人后来因观点对立而导致关系破裂,于是阿德勒根据自己的理论开创了“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本人就是个童年不幸的人,他出生在一个富贵人家,父亲是个犹太商人。但是他和太宰治一样,有少爷的命,却没有少爷的福气。
他个子小,驼背,学习也不好,被他那高富帅的哥哥直接秒成渣。3岁时,睡在身边的弟弟去世,他自己呢被车撞过两次,5岁时得肺炎差点就没命了。
好在他最终找到了独特的人生意义,战胜自卑并逆袭成为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大佬。
可能看了这个简介,有人会跟我一样被吓到了,这么一个心理学大佬的思想,肯定不是你我这等凡人随便就能看懂的东西。
别吓唬自己,不知道阿德勒是谁也不会影响你阅读它。因为这本书是采用对话体写成的,啥叫对话体呢,类似于《论语》《理想国》那样的。
这种写法读起来特别亲切,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个哲人,一个青年,五个夜晚,一问一答,他们在关于人生问题的讨论中,完成了智慧的传承。
很多时候,你甚至会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十万个为什么”的年轻人。
里面举的案例也很接地气,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
比如,一个女学生害怕见人,一到人前就脸红(书里称为脸红恐惧症);因为不好的童年经历,男子常年闭门不出,他没法和外面的社会相处;孩子要鼓励还是要批评.....
当然,它也是一本让你打破旧思维的书,所以有些观点可能会让你读起来有不适的感觉,甚至让你气的牙痒痒。
比如,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们过去的不幸经历不会影响你,也就是否定童年阴影、原生家庭等传统心灵创伤论;你的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
就像书中的青年一样,迫不及待想反驳,不过耐心地看下去,你会真诚地发出一句“そうですね (so de si ne)”( “原来如此啊”“原来是这样啊”“你说的对啊!”)
03.
这本书具体讲了些什么内容呢?书中的三篇推荐序就是最好的概括。
推荐序一 勇气的心理学
推荐序二 自我的枷锁和解放
推荐序三 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觉得自己的人生幸福吗?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觉得自己非常的不幸。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但我更赞同太宰治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因为我觉得我的存在就是不合理的,我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
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自己不幸,原因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觉得自己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有个不怎么和睦的原生家庭,所以造就了自卑的性格,并且严重缺乏安全感。
第二,感觉不是在为自己活,是在为别人而活。
第三,不愿意接受自身的平庸,急于求成,恨不得一步登天,立刻、马上达到人生巅峰。
但是在那些家庭缺失的人的(比如,单亲的孩子或者孤儿)眼里,很多人是个幸福得过头的人。
家庭不和睦,却能同时拥有爸爸和妈妈;童年虽不幸,但是却有饭吃,有衣服穿,有书读;感情不顺,却曾经拥有过爱与被爱......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自始至终觉得自己不幸的只有“自己”。
所以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的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自己给自己设了太多枷锁和束缚。
阿德勒心理学就是要帮助人们解放自己,挣脱束缚,获得自由。而这些束缚主要来自生活中的三个方面。
a.来自过去的创伤。比如童年阴影,原生家庭的魔咒,失败的感情经历等。
b.来自人生课题。所谓人生课题就是人际关系,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C.来自未来。无法支撑起来的远大目标。
要想挣脱这些束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没有人想自卑,想沉浸在痛苦中,谁不想改变糟糕的现状呢,但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
我能做什么?
好像我什么也做不了!
然而,这本书告诉你:不,你不是什么都做不了,你只是什么都不愿意做,什么都不敢做而已。
全书的核心观点就是:世界其实很简单, 你随时可以获得幸福。
换句话说就是,你缺的不是改变自己的能力,你缺的是让自己过得更好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