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综述

一,缘起

曾经在“河南教师读书会”(qq上)领读或深度参与过几本书的阅读,深有所获,又因惰性十足,跟着跟着就掉队了。

去年年尾,读书会的灵魂人物之一波涛梁老师再次发出招募令:24年8月份,我们围绕“青春期”这一关键词,选几本书读一读咋样?

已经“佛系”加“躺平”的我看到这个关键词眼前一亮,天哪,这不正是我的痛点么?我当时正陷入和自家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的“相爱相杀”的“年度大戏”中走不出来的困局中,而《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青春期关键对话》《解码青春期》《青春期情绪风暴》《青春期心理学》这几本书,单看书名,哪一个不让家有大孩子的宝爸宝妈们心动?不让常常跟青春期孩子打交道的老师们心动?

再说,除了《解码青春期》这本书在“帆书app”里听过几遍之外,其余的都不曾读过,那就紧跟不掉队吧。

报名、下单、买书,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除了书刚到因一时新鲜翻开几页之后,真的就没有然后了——这就是“重度拖延症”患者的最标准症状了。

幸亏,有可爱的梁老师、活得特别人间清醒的梁老师隔三差五的在群里吆喝几嗓子:醒醒吧,小伙伴们,读起来吧!我才偶尔的再拿起来,翻几页,又放下了。

真真是没救了……

时间到了约定的最后时刻,书是读完了,综述呢,导读题呢?还在构思过程中,还是镜中花水中月,不经重新整理的读书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阅读,我深谙其道却总是拖沓。

真真是服了自己,也更加无语……

不行不行,不敢再磨蹭,痛定思痛,痛下决心,开启梳理吧。

二、梳理

(一)引入

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却一路走低,快节奏裹挟着一个个个体,卷得你我大家疲于应对,满脸憔悴。

成人如此的鸡零狗碎,我们的孩子呢?他们能免俗吗?更何况,这个社会几乎所有人(谁家没有孩子,谁又不是从孩子长成大人的?)都聚焦于教育这块丰茂又复杂,充满希望又暗礁遍布的热土,于是,卷!卷!卷!卷得越来越厉害,大环境投射在孩子们的心灵上,面对外界不断增加的压力,父母的,老师的,社会的,再加上自己成长路途上的迷惑,人格上心理上的迷惑怅惘,凡此种种,都加在孩子们身上( 据权威科研机构证明,人类的大脑需要长达25年的时间用于建构,直到25岁,大脑的左右两边才完全合拢),试问,面对依然还没发育成熟的孩子,我们若不能倾情以待,多多关心他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教他们如何自持?

所以,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不是一句话,也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名字,而是我们所有人应该躬身入局去做的一件事!

所幸,有你有我,咱们这一群有情怀的、爱孩子、爱书的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共同走进这本《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二)概述

本书共分8个章节,从三个维度(压力、心理、亲子关系)为我们剖析青春期孩子们面临的诸多困境和难题。分别是学习的压力、青春期的懵懂、成长的烦恼、人格的困扰、交往的误区、亲子的冲突、异常的心态几个章节,最后一章节是亲子家庭测试。

面对书里马老师记录在册的种种案例,其背后的底层逻辑不外是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处理,从孩子出生就种下的因,日后慢慢外化为千奇百怪的无法接受、难以面对的“果”。您看:

(1)学习压力为哪般?

孩子们有没有正处于人生巨大的一个成长转折敏感期,遇上压力没办法无障碍的表述出来,可能就会用种种委婉的隐性的,甚至是潜意识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有孩子一到学校就生病,想法太消极,成绩滑坡很厉害,自信心丢失,学不进去,过分焦虑等等,其实都是学习压力太大在孩子们身上外显出来的种种迹象,看不破、读不懂,那孩子就说陷入了双向黑暗之中,多么可怜!

这些现象背后还有不少我们该了解的心理学常识,读懂他们的心,了解一些常备的心理学常识,不只是自己受益,与孩子相处,也会更加游刃有余,提高不少效率。

比如躯体化现象(鸵鸟策略)、否定性视角、天资递减率、自我设障、认知偏差……等等,

1.躯体化现象(鸵鸟策略)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叫躯体化现象,人在遇到生活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这种症状,这叫躯体化现象,通俗点来说就是心病跑到身体上。

其实,生活中我们不少病症都是心理压力的躯体化表现,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其目的是为了减轻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凡事过犹不及,属于少年青春期的孩子,遇上压力不知道如何排解,一味的躲避不是办法,有孩子就会扮演病人,把病症当做最合适不过的心灵避难所。

这是那些为躲避压力而扮演病人的心理机制。

其根源是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让他形成了懦弱的性格,一遇到压力就装病,结果精神越来越弱化。

这其实就是一种鸵鸟策略——鸵鸟遇到问题把头埋在沙里,后果是一旦尝到这种扮演病人躲避压力的甜头,就会通过消极的心理暗示,症状可能会越来越重。

策略必须积极自救,战胜自我,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或者写成功日记,改变生活环境等办法。

当然其过程离不开父母的助力。

2.否定性视角

有人总是忽略或否定自身的积极因素或成就,喜欢关注一些消极或否定性的东西,身边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这就是一种否定性视角。

他们大多喜欢采用消极思维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看待学习工作和生活,容易放大消极面,过分的概括化,一次小小的失败可能就推论自己永远失败,随便以偏概全,给自己贴标签。

甚至有不少孩子因为平日好强,追求完美,或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一两次的失败、一点点的不尽如人意,就破坏了好心情,打败了自己,久而久之产生抑郁情绪。

怎么办?

学会改变思维方式,换种眼光看待生活。

把“我必须……”换成“我争取……”;

我们无法改变现实,却可以改变对现实的看法,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身为父母,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学会赏识并引导孩子看到他们的成功,从内心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不平凡,这也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3.天资递减率

“天资”就是所谓人的先天素质。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会随着儿童年龄增长作用递减,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

如人17岁时智力水平为100%,4岁前可达50%,到8岁再增加30%,剩下的20%则是8~17岁发展起来的。咱们民间传说“十岁神童、十五才子、二十凡人”,就是对“天资递减率”的朴素表达。

所以孩子年龄小,受天资影响就大,中学之后除了不能单凭脑袋聪明了,更需后天努力的加持(即非智力因素),比如目标明确、热情满满、刻苦拼搏等。

于是就有部分孩子陷入了认知偏差中,幼儿园小学(含初中)时往往第1名,到了初中(含高中),昔日光环不再,一两次的退步无法接受,停留在过去走不出来,退步接踵而至,以至陷入恶性循环……

究其根源,没有意识到天资递减率的作用。

调整认知是关键。

孩子和父母尤其是父母(父母的心理和认知会投射在孩子身上)应该明白,只要努力了就是成功,不必为一时的名次过分的担忧。

还有一个策略,变横向比较为纵向比较。第1名只有一个,比上一次有进步就该拍手加油。

3.自我设障

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些人在面临某种没有把握的结局时,自己常常会事先给成功设置一个障碍,准备好一个托词,这叫自我设障。

比如马上要面临重要考试,有些孩子却学不进去了,突然毛病了,持续性睡不着觉了,掉链子非要回家等等。

出现这类认知障碍的孩子往往有一对严格要求的爸妈,或者成长于追求完美的环境,于是自我设障往往后天习得,尤其是周围成人对孩子不客观的评价,内化于孩子的内心,更容易让孩子找到自我设障的借口。

解铃还须系铃人,出现自我设障类问题的孩子,要先帮他们调整自我认知,即使已努力。名次偶尔下滑也可以理解,学会坦然面对,适当降低自我期望值,让心灵多一些安宁,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分解自我目标,也能助力TA快速走出困境。

孩子周围的成人一定得忌口:不要随便把对孩子的消极评价一股脑说出来,管好自己的嘴,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种修行。

4.认知偏差

因压力太大,难免陷入焦虑。

策略在哪里?

变担心为信心,把消极心理转为积极心理,让紧张心情变为放松心情。

对于父母而言,给孩子们营造平平常常的轻松的生活氛围,为孩子们创设稳定的心态环境。

(二)来自青春期的萌动

孩子慢慢长大,像花儿一样绽放了,像树一样挺拔了,身体和心理都迎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要先于孩子的身心变化,提前做好预知和预设,才能为孩子的成长铺设优化环境。

1.知现状

国人羞于谈性,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不能因为是事实,就默认其合理性,应该从自己好好学习做起,为自家孩子、为班级孩子做最最基础的普及。

比如男孩的遗精、手淫,女孩子的初潮(痛经),对异性朦胧的好感,正常却又神秘的性冲动等等,都需要孩子最亲近的人抛开羞怯,大大方方的跟TA沟通。

遗憾的是,不少少年期青春期的孩子,没办法从父母(包括老师)那畅通无阻获得相关知识,实际现状是性教育相对封闭,性信息又严重泛滥,升学教育使孩子们的生活枯燥压抑,家庭性教育又是一片空白……于是,跟性有关的话题禁忌又神秘,身体变化带来的身心冲动却被压抑,亲子关系若再冷漠,孩子们的情感就容易外移,以至于缺乏自制力的孩子们造成意外的乃至不可挽回后果。

所以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需要先“看见”,看见他们的身和心处在什么阶段,具有哪些特征,会有哪些外化表现,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据说,女孩初潮平均年龄为13.04岁,男孩遗精的年龄会稍微晚1.5年左右。

2.明机制,找策略

面对因生理带来的冲动,先洞悉身心发展规律再找策略。

带领孩子做性冲动的主人,提前做好人格教育,然后才是性教育。

消除对性的恐惧乃至罪恶心理,采用预防+善后两手准备,指导并帮助他们培养自制力,克制性冲动,树立责任感和事业心,关注孩子的心灵,及时给予温暖。

万一遇到孩子们越了雷池,不抛弃不放弃,以爱来感化,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寻找新方向,开始新人生。

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当好孩子,哪怕暂时走上弯路的孩子。

3.如何做?

即将告别小学阶段,孩子的父母就要提前“备好课”,选择恰当的时机,把性知识明明白白、自然而然的告诉孩子们,比如手淫好比吃饭睡觉一样,只要顺其自然,即无害身心,也不涉及道德;比如给初次月经的女儿祝福和引导,送她合适的青少年读物;比如让孩子坦然接受性冲动和性心理,万一发现孩子早恋,切忌围追堵截,因为压迫越深,反抗越重,“疏”比“堵”更理智更有效。

少年至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必须懂得青春期的性心理是心灵成长的必然阶段,相互吸引是乃人之常情,回头想想咱自己当年不也曾懵懵懂懂过么?所以,咱得理解孩子,咱得与孩子共情,他们一边强烈排斥,一边又被深深吸引,缺了咱们的细心呵护、关爱陪伴,容易陷入“忐忑无措”“无法接受”“压抑迷茫”的迷雾森林无法走出,于是暗恋、早恋甚至师生恋、同性恋犹如雨后的春笋般萌发。

聪慧的父母要善于倾听,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引导他们正视性心理,孩子的心病可能就化于无形了。

(三)成长路上遇烦恼,师长现身来帮忙

父母师长送给孩子最贴心的成人礼,是在他们成长路上遇上烦恼的时候,给他们心有向上的力量,及时现身给予帮忙。

比如一入初中孩子突然闹失眠了,越来越不听话了,动辄要离家出走了,中考前夕掉链子非要回家去,甚至夜游到墓园里,比如进入高中突然闹着要退学,分科时陷入纠结两难中……

这些都是孩子们成长路上可能会遇到的烦恼,遇到烦恼不能绕,直面问题巧应对,才是真爱第一位。

1.巧用“新奇效应”

幼小衔接、小升初、初升高,都是关键期,关键期给到关键帮助,是咱们给到孩子们最贴心的呵护,也是真正读懂了孩子的心。

利用“新奇效应”,抓住学习环境的转变这个契机,帮助孩子们建立信心,树立全新的自我形象,有利于重建学习规范,建立新的朋友圈,开启属于孩子的新航程。

又到开学季了,也是升学季,用眼观察,用心感悟,孩子是否有忐忑不安,是否有纠结担心,多沟通多交流,陪他们度过每一次升学带来的心路历程的一次次重大转折。

2.关键期给予关键帮助

盼望着,盼望着,孩子们长大了,迎来的却是悲喜交加——眼瞅着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别着急,也不必上火,那是孩子的叛逆期(“第二反抗期”)来临了,家有儿女的我们哪个能免得了这样的俗?

不要觉得自家孩子、班级里有几个总是“人嫌狗不爱”,这是最常见的“初二现象”——躁动和封闭、需要与压抑不断叠加,内心有冲突,躁动又不安。

咱来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把把脉吧:一方面孩子们觉得长大了,有了独立的要求,一方面还脱离不了依赖大人的心理, 孩提时代的“平静的内心平衡秩序已然崩坏,一不小心就会掉入了“暴力型的不安”中,这是心理上的关键期;学习上内容骤然增加,又处于突变期;生活上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面开花,来到了熟悉期;身体发育上又恰遇青春期……

还真是关键期的关键期呢。

这需要我们①多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倾听他们的内心;②多联系老师/家长,知悉最新动态,及时规避小“惊喜”;③抓好学习,力争孩子不掉队;④关注伙伴,消除不良诱因;⑤给孩子独处机会,偶尔尝试放手。

3.知晓“动机冲突”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活动总会受一定动机推动,动机或愿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动机冲突,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三大类。

趋利避害是人之天性,相对理智的做法是“两头都甜则取其重”,相反,“两头都苦则取其轻”。

马上要中考了,孩子却非要闹着回家,到底是为啥?原来孩子打小生活在争强好胜的家庭环境里,偶尔名次下降让孩子陷入到恐慌急躁中找不到出口,害怕再次遭遇退步的厄运,干脆找个好借口吧,潜意识就依据“两头都苦(中招考试考不好,苦;回家逃避被唠叨,苦)取其轻”的原则,回家!回家了还能暂时得躲避。

一个男孩竟然大晚上不睡觉,跑到墓地躺下,还说这里最舒心,您听得惊悚不?你说他父母咋放心吆?

这是为嘛?原来孩子遭遇朦胧的恋情啦,但毕竟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强烈的自责外加亲子沟通不畅通,遇上难题了,无人可诉,无处可待,又一个“两头都苦取其轻”,干脆跑到不会有人打扰的墓地,寻求片刻心灵的清静……

这其实是父母师长对孩子心灵世界关注度欠缺,没有真正倾听到孩子们内心真实的心声所致。

成人了解了这些动机冲突的底层逻辑,记得对孩子不追不赶,与他们平等交流,保持一颗平常心,多肯定、多给予、正向反馈,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帮他们提升自控力,才是真正读懂了孩子们的心。

(四)人格立,交往顺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若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人格基础偏差,父母老师要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对孩子而言,绝对是福音中的福音,这样就能平稳度过少年期和青春期,人际交往就会顺顺溜溜,步履铿锵的迈上人生快车道。

(1)先科普科普

要想做到“鸭先知”,咱得提前备备课,了解诸如“癔症型人格”“自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幼稚化人格”等人群中不在少数的偏差型基础人格。

那就从表现、根源、策略等几个维度科普吧。

1.癔症性人格

如果孩子过分情绪化,过分做作、夸张,高度以自我为中心,总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有这些症状的孩子大概率属于癔症型人格。

表演性和幻想性是他们的常见症状。

身边这一类症状的小孩不在少数,他们从小在鲜花掌声中长大,要么是班级的尖子生,要么在各类才艺中拔得头筹,甚至电视台、网络等频频露脸。

一旦到“山外有山”、强手如林的新环境,昔日光环不在,就会出现因无法接受巨大落差导致的种种奇怪表现,比如用小刀割腕等自残性的行为。

形成这类孩子的癔症性人格,有内因也有外因,小时候比较任性,喜欢抛头露面,父母溺爱,过分保护。

应对策略:于孩子而言,自我反省加自我暗示;于家长来说,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把孩子当大人,教他学会对自己学习负责,还要注意孩子年龄特征,日常讲究交流方式,以此纠正孩子人格特征偏差。

2.自恋型人格障碍

和前文说的癔症型人格特征相似的,还有一种叫自恋型人格障碍,其突出特征是极端的自我中心,不能接受别人的拒绝和批评,自我评价极高,却又缺乏同情心,责任感弱,妒忌心强。

还是从小在赞扬声中长大,升入初中和高中后,只能接受成绩飙升,无法接受偶尔失败,一旦跌落神坛,就跟浑身长刺的刺猬一样,逮谁扎谁,再严重些,干脆休学躲在家里,他们采取的其实就是前文所说的鸵鸟策略。

究其原因,是压力和焦虑的叠加。

应对策略,想方设法对冲、化解自恋型人格障碍,让孩子从自我膨胀回归到平常心,从认知上改变,才能釜底抽薪。

3.回避型人格

凡事有正就有反,物极就必反,和自恋型人格相对的,有一种回避型人格,其最大特征是行为退缩,遇问题多回避。

他们见不得批评指责,一颗玻璃心极易受伤害,陷入痛苦就难以解脱,他们多数有点社恐,遇事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错失良机。

比如有网瘾的孩子,若追根究源会追到回避型人格这个根源上。

其心理机制是这样的:孩子生长在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责怪太多的家庭中(此处还应包括常年缺爱的家庭,比如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偶尔亲子相遇,父母盯的都是孩子的学习,看不到孩子的需求, Get不到他们的内心),父母给孩子最多的是消极评价,若父母比较强势,工作与社会地位较高,可能更危险。

这种情况下,孩子极易形成自卑心理。

因为在父母(包括学校)那里得不到认可和肯定,逃避、退缩就成了他们保护自己的外壳,偶尔上网,竟发现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得到心理需求的满足,自然一发不可收拾。

怪不得,有识之士会说网瘾孩子背后,少不了“问题”家庭的“培养”。信矣!

应对策略:最关键的是亲子协作共同调整,帮助孩子消除自卑,重建自信,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

4.幼稚化人格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有求必应,不管啥事儿都有父母出面帮忙摆平,这不是爱而是害。

一个正读高中的男孩突然提出要出国留学,不答应就跳楼威胁父母,但学习成绩并不好,细问才知,孩子出生在三代单传的家庭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溺爱,要星星不给月亮,吃穿用样样满足,要名牌、要手机、要调座位,要进重点高中……不管需求大小、事情是否难办,最终都得到了满足。

虚荣、任性、逃避,是这类孩子的标配,根源实则是心理幼稚化。

来看看幼稚化人格的形成机制,他们人长大了,心却没跟着成熟,他们缺乏理性思考,没有成熟的思维,成人的担当和人生的责任,这些压根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因为成长的每一步都有成人帮他铺好了路,哪里还需要他们掏心掏肺的付出努力?

应对策略主要在父母,父母必须狠心学会放手,虽说不必像老鹰妈妈那样狠心把幼鹰推下悬崖,但必须明白,每个孩子都能走好自己人生路,不能越俎代庖,一味给孩子当铺路工。

看到这里您已经明白了,从小生活在优渥家庭的孩子,若没有头脑冷静清晰的父母保驾护航,孩子很可能就成了温室的花朵,经不起学校包括未来社会的丁点风雨摧残。

怪不得歌词里说到“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果真如此!

(2)才有人际和谐相处

了解孩子可能存在的一些认知/人格偏差,提前做好防患于未然,才能帮助孩子未来有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实质上就是爱人、爱己。

1.因不当竞争导致妒忌心强,怎么办

没见过动辄偷别人书的孩子吧,真相很可怕,背后的根源其实常见。

透过“拿别人书”的表面现象,背后实则隐藏的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嫉妒心强,想通过不正当竞争来挽回面子的实质,他们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又接受不了“技不如人”的“悲催”事实,也不懂得与人沟通、恰当疏解,这个时候要给孩子灌输“你好,我比你更好”的公平竞争意识,而不是掉进“我不行,也不让你行”的不当竞争泥坑中走不出来。

2.过度助人为哪般?

不知您有没有遇到“不管别人需要不需要,总是一厢情愿的帮助人”的孩子。

这种过度帮助别人实际上是依赖心理在作祟,究其原因,是这样的孩子自我价值感太低,自我独立性特别差。

要做父母的,就需要适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对,独立性也是孩子成长必不可缺少的“维他命”。

生活在成人羽翼下的孩子早晚要独立,独自去面对社会的风风雨雨。

3.陷入互损认知误区为哪般

也会有孩子对周围人有极强的戒备心理,总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互损的关系,寻根究源,竟然是父母生活中的失败经历在孩子面前屡次谈起,导致孩子对人与人的交往持悲观态度。

由此看来,父母在未成年孩子面前是真的得谨言慎行啊。

怪不得《道德经》中说“不言之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4.信赖人格导致频“早恋”

一个人见人爱的乖乖女,咋会进入初中就早恋呢,甚至“男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期间还伴随着动不动闹病的现象(是躯体化现象的表现症状之一),可把父母愁坏了。

循脉问诊之后才知道,都是溺爱惹的祸。

还是那句话,过分溺爱,实则伤害。

真正帮助孩子的是大人狠心放手,孩子心灵独立。

4.动辄与周围人为敌

还有孩子就跟浑身长满刺儿的刺猬一样,挑刺老师、埋怨同学、嫌弃父母……孩子其实也很苦恼。

这是孩子不满意自己的外化,因为昔日辉煌不再,导致自我体验总是消极,就把对自己的不满意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如何应对?把外归因变成内归因,踏踏实实做事,且遵循少、小、低的原则,还有一点需注意,父母和孩子都要学会积极的生活。

5.把强迫症当做保护伞

还有孩子总是疑神疑鬼,担心别人偷学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就是前文所说的自我设障的一种表现。

因为孩子面临中、高考压力太大,平日里又争争强好胜,总是担心失败,就为自己找个借口以维护自尊和面子。

于是,说别人偷学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成了一个完美的借口。

怎么办?学会善待考试,善待自己的强迫观念,把过大的压力撤掉一些,才能从容走出来。

看吧,压力大、溺爱、不懂得及时放手,几乎是伤害甚至毁坏孩子的三把剑呐。

(五)亲子和谐,万象轻松

有了前边内容的铺垫,也有了足够心理学脑科学知识的积淀,我们当懂得,孩子在少年、青少年期如何与父母相处,直接影响到日后走上社会如何与这个社会相融相恰,如果遇上下面情况,不必着急上慌,冷静应对。

1.孩子关闭了心门咱不急

孩子长大了,就对父母关闭了心门,您别着急,这是因为他们到了心理断乳期,一定要记得给孩子独立的空间,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孩子才愿意再靠近我们。

2.父子关系紧张学着赏识、给Ta温情

许多家庭父子关系紧张,请相信,这绝对不是个案,您也不是孤军奋战。

因为太多的爸妈信奉“智育至上、学习至上、分数至上”,眼里只有分数,没有孩子,孩子的心自然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亲子关系不紧张才怪呢。

这需要咱认清楚家庭教育的功能,家不是获取知识的地方,而是给孩子情商培养、情感教育和人格养成的土壤。

我们总以大人自居,高高在上,和孩子的关系本就不平等,并且对孩子缺乏理解,亲子双方还会因为价值观不同带来冲突,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不知道心理换位,还单方面的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给孩子压力太大。

6个字就行了:多赏识,给温情。

家是爱流淌的地方,扔掉分数,扔掉父母所谓的面子,捡起亲情,走进孩子的心灵。

3.谨记第二反抗期

许多孩子会故意犯错以引起父母的关注,会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故意跟父母对着干,这是因为您没注意到Ta悄无声息的进入了第二反抗期,那些表现其实是反向作用心理的一种外化,咱认不清也跟着搅和成一团麻的话,极易好心办坏事,以至弄巧成拙。

理性如我们,理智如我们,应该做到减压力,不溺爱,多关注,给孩子们无条件的爱,自主选择的机会,给予足够的尊重。

这才是真正的读懂孩子们的心

三,分享

根据知识的留存率提示,一本好书若想吸取到更多精华,需要把自己所得分享出去,河南教师读书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分享平台,下面是笔者拟分享的提纲和导读题

(一)提纲

1.青春期的迷雾:如何揭开孩子内心的秘密?

开场白:青春,是每个人心中那片既神秘又迷人的迷雾森林。走进这片森林,我们将一同探寻青春期孩子内心的秘密,揭开他们成长的神秘面纱。

青春期是孩子们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们开始探索自我,形成独立的个性和价值观。然而,这个阶段也充满了困惑和冲突。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帮助他们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呢?《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将为你揭示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世界,教你如何读懂他们的心。

2.心灵的桥梁: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

开场白:沟通,是心灵的桥梁,连接着家长与孩子的心。在青春期这片波涛汹涌的海域,这座桥梁将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共同航行。

沟通是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关键。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与家长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将为我们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帮助家长老师与青春期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3.成长的烦恼: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面对挑战和困境?

开场白:成长的道路上,挑战与困境如同山峦般连绵不断。面对这些难题,我们将引导孩子勇敢前行,用智慧和勇气书写青春的篇章。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困境。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这些挑战,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将为你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你陪伴孩子度过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成长阶段。

(二)核心策略

1.如何理解和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压力?

青春期孩子面临着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家长和老师需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同时提升对孩子的评价,避免过高的期望和过低的评价给孩子带来心理压抑。

孩子自我设障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孩子调整自我认知,适当降低自我期望,并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2.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

青春期孩子开始形成独立的个性和价值观,与家长的沟通变得困难。

家长需要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如尊重孩子的意见、倾听孩子的想法、避免直接命令等,以建立与孩子的良好沟通。

3.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面对挑战和困境?

青春期孩子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困境。

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等,以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成长阶段。

(三)导读题确定

根据笔者对全书内容的梳理和不成型的解读,最终确定三个导读题:

孩子们长大了,心,为何离父母越来越远了?也许是我们没有读懂他们的心。为人父母的我们还没来得及进入更年期,就遇上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打开并走进这本书,用真心、爱心和同理心,穿越青春期孩子的迷雾森林,搭建起亲子之间心灵的桥梁, Get到他们成长的烦恼,才是送给青春期孩子真正的爱和最好的礼物。

1.读完本书,你梳理出青春期孩子的哪些心理压力?哪些烦恼?自己的教育实例或生活实例跟书中哪些吻合?

孩子遇到的种种压力:一到学校就闹病,思维方式过于消极,学习退步太厉害,自信心一路丢盔弃甲,总是学不进去,考前想退学,过分焦虑……太多太多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发生不了的。

孩子九年级时曾经有两次给我打电话说肚子疼、头疼,领出来找医生检查却说问题不大,其实就是她压力太大的躯体化现象。

升入高中后,闺女才能平心静气和的说初中时因我管制的太多,引起了她的逆反心理,就故意跟我们对着干,“想让我学习我偏不学”,甚至还有过极端、阴暗心理,以至于连杀人的想法都有过,还有一次短暂的离家出走,孩子穿着睡衣、拖鞋在外面游荡到半夜,想想当时的剑拔弩张,真的是不堪回首。

2.全书有八章内容,直击你心灵是哪个(些)章节?请从是什么(内容)、怎么应对(策略)、为什么(原理)、结果怎么样(结果或前景),聊聊引起你重视的原因。

第1章学习压力和第6章亲子冲突。这两章可谓直击心灵。

从这两章里我了解到了天资递减率、自我设障、鸵鸟策略、心理防卫、认知偏差、否定性视角、躯体化现象、依赖心理 、戒备心理、第二反抗期、反向作用……等诸多新名词,着实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认知。

引起重视的原因——看似每天活泼可爱、无忧无虑的孩子,他们并不快乐,内心也有无数的挣扎和痛苦,无人倾诉,无人懂,父母亲人的忽视或无视,久而久之就有了心理问题的出现。

看到孩子,看见他们的心,有多么重要,不言而喻!

3.看完全书,请结合书中的策略和原理,分享一些你自己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引导他们面对挑战困境的做法或经验。

四,小结

本书作者马志国老师据二十多年的心理咨询经历,写就了这部涵盖了青春期孩子那些羞涩的、隐秘的、羞于启齿的、不想说给家长听的心事。它是一本指导青春期孩子家长与孩子正确沟通,有效交流的亲子教育类书,是一本探寻青春期孩子真实心灵的探秘书,也是一本青春期孩子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心灵发现的书。

正是因为它的真实性,才让我了解到每个孩子错误行为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追溯其本源大多在父母身上。

其实每个孩子身后都跟了一双透明人,那就是孩子的父母。

所以父母好好学习,是孩子天天进步的基本前提。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看似比较叛逆、一点就着、不可理喻,根子在于此阶段的孩子极力彰显自己是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人。这种独立意识,说到底是帮助他们顺利进入社会的心理准备,因为只有这种独立意识逐步建立起来,他们才能脱离原生家庭,离开父母去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内在力量的觉醒,父母应该对之感到高兴,这表明孩子进入新的心理发展阶段,找到了向上生长的力量,正在按部就班地丰满羽翼、长大成人。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应该尝试新的或改变原有的教养方式去适应青少年的成长需求。

摘录:

10+岁的孩子,他们自我感觉“长大了”,自我的意识增强,自负、不成熟还讲歪理,但又意志薄弱、适应性差,有的可能会消沉、颓废、麻木、情感冷漠,有的可能暴躁、易激动、寻求刺激、报复等。

李镇西说过:"青春期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时期,家长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真正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1. 情绪波动:由于荷尔蒙的影响,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可能会变得非常不稳定,时而兴奋,时而沮丧。

2. 独立性追求:他们开始渴望独立,希望父母能够给予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3. 社交需求增加:青春期的孩子更加注重同伴关系,他们希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可和接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1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96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4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6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3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5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