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效率忽然都提高了,看看钉钉群,会惊讶地发现,钉钉功能更完善了,口算批改、作文批改、拍照解题、AI听评课、拍照批改、教学计划、教案设计、教学总结、工作计划、活动策划、抽奖助手、家访记录、观察记录、学生评语、高情商回复、培训体会、阅读感悟、格式转化、全能翻译、教案转逐字稿、课件转教案,让你觉得有恍若隔世之感。
学生发言稿、领导发言稿都是电脑一搜就完成,每个发言都和哪吒有关,每个发言千篇一律,读者不能发自内心,听者若无其事,其实我多希望讲话的人,真的是从内心,发自内心地去思考和表达,哪怕观点不甚高明,水平不甚高,却真正地从生活中、从教育中去生发一些感慨,可以论证不甚周详,语言不甚高妙,观点不一定标新立异,但是却可以打动人心的,那该多好呀!
AI替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作为老师,我们该做什么呢?
把准备的课件“瘦身”。把十几张课件删减一下,留下不足十张真正需要的,这些应该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归纳总结需要学生记录的,打动学生心灵的,呈现结构或思维的图式,以及一些拓展学生眼界和思维的知识点或背景。
对准备的试题“选秀”。原来上学时期,老师们要出一份卷子,需要刻钢板、手动油印,所以一张卷子往往要好多天,现在大量的纸质练习册、老师网上组卷的练习题,学生应接不暇,要给学生肩负,就从减试题开始,用更多的时间来选题,对基础题进行变式练习,或者叠加,让精选的试题像魔术一样,变幻中考查和提升学生的能力,可做不可做的就不要做。
把计划总结“剔骨”留下“精肉”。那么多的计划和总结,提炼出关键词即可,呈现实际开展的工作即可,工作历就是最好的形式,是工作开展的大事历,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课堂要干什么呢?
建构让学生参与。新学期第一课,备课组准备了三十多张课件,把全册书的大体内容都呈现出来,我想四十分钟能记住吗?我以第一单元为例,让学生在课堂上画出知识结构图,一个个单元去寻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了解读书方法,猜测单元内容,比如第三单元的《平凡人物》,我让学生罗列哪些平凡的品质值得去记录,学生说到善良、担当、朴实、吃亏、低调等;第四单元的中华美德,学生罗列出仁义礼智信、勇敢、爱国等。通过猜读教材来了解单元内容,我想这样比三十多张课件放下来学生只觉得很丰富但没有任何参与的更好吧。
表达互相赋能。背诵《孙权劝学》,学生说到孙权很会说话。我说新学期了,我们也要“劝学”,每个人都劝劝你同桌,让TA把心思从游戏和假期中收回来,全心到课堂和学习中。下课前八分钟,学生纷纷寄语自己的伙伴和同桌,不用哪吒,我们一样在鼓舞士气。
练笔提升语感。邓稼先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预习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思考并且以小随笔的形式呈现。不读进去不思考,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是难以回答的。老师要克服碎问碎答,而去寻找那些能够提纲挈领或者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问题形成练笔作业。
辨析强化理解。孙权劝学题目很简单,内容也不长,学生很难发现它的好,我让学生换字来品析看看哪个好,学生通过对“为学”“让学”“劝学”“导学”等的对比和辨析,发现课文言简意赅和用词的精准,一字立意,给涵咏、咀嚼、品味、辨析、争论留下时间。
提出问题兵教兵。《孙权劝学》不长,本来准备早读背完,但是一些同学因为不理解迟迟完不成,就让学生放下背诵任务先提出不会翻译的句子,学生提出难句,前后桌同学回答,难句破解以后学生的背诵速度就提高了。
AI做了很多事,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少一些告诉,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灌输,多一些唤醒;少一些标准答案,多一些争辩和共鸣;少一些讲解,多一些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