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痛苦的最初阶段,人们总是倾向于抨击他们或自己,让怒火向外或向内转化。---020
“陪伴你经历痛苦”是少数只有在心理治疗室这种受到保护的空间里才能经历的体验之一,很难在这一特定情景之外重视,无论施与受都很难,即使对两个心理治疗师来说也是如此。---021
无论面对生活还是面对一次治疗,人们绝不愿意去想像的是,即使自己把所有该做的都做对了,还是有可能抽到一支下下签。但如果最坏的情况真的发生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以自己的方式面对厄运,而不是听从别人的意见。“我”做的最有价值的事不过努力让茱莉保持原本性,我们从不考虑死后的事情,而在谈论化疗后要戴假发还是要裹头巾、如何处理性生活,以及如何在术后管理体形。我帮助她要想清楚如何经营婚姻、处理和父母的关系、如何面对工作,就和帮助其它来访者没有两样。--033
各种学术研究都表明,心理治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你和治疗师的关系,你是否“感到被感知”。不管这个心理治疗师受过什么样的培训,采用过什么样的治疗方式,或者是你的症结属于哪一类问题,都不如你和治疗师之间的关系来得重要。---037
人们总有一个迷思,认为心理治疗师就该保持中立,但怎么可能呢?治疗师也是人,不是机器人,事实上我们不是要保持中立,而是要尽力去留意自己非常不中立的情感、偏见和见解(反移情),这样我们才能退一步,弄清楚该怎么处理它们。我们要利用自己的感受来帮助引导治疗,而不是压抑它。---056
人们常常把麻木误认为是放空,但麻木不是感受的缺失,而是人在被太多感受吞噬的情况下作出的反应。---058
心理治疗师经常都会谈论过去是如何影响现在的,我们的过往如何影响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改变和过去的关系是心理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我们却很少谈及与未来的关系同样也会影响当下的情况。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和对过去的理解,都会成为阻碍我们做出改变的绊脚石。可是,如果我们把当下的时间花在修改过去和控制未来上,还是会怀着无尽的遗憾被困在原地。——071
作为心理治疗师的孩子,好处是没有什么需要隐藏的情绪,但坏处是面临难关的时候,你会被逼着直面痛苦,完全没机会逃开。——087
我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才真正理解了对心理治疗至关重要的两件事:第一,询问关于别人父母的事,目的不是为了和他们一起埋怨、评判或指责他们的父母。事实上关键完全不在他们的父母身上。这类询问,只是为了理解幼年经历是如何影响他们长大成人的,这样才能把过去从现在的生活中剥离开来,同时也脱下与年龄不再相符的心理外衣。
第二,无论最后结果是“优—”还是“差+”,大多数的父母在抚养子女上都已经尽了全力,只有极少数家长打心底里不希望孩子能过上好日子。问题是,大多数人还是会对自己父母做的不够的地方(或是父母的态度和脾气)心存芥蒂。对此人们需要搞清楚,如何处理这种介怀。 ——095
自责和对自己负责之间是有区别的。杰克康菲尔德说过:“心智成熟的第二种特质就是善良,这种善良是建立在自我接受这个基本概念之上的。”在心理治疗中,我们注重的是自我关怀(即我是不是一个人类的个体?)而不是自我肯定(即判断我是好人还是坏人?)——120
丧失往往是多个层面的,对于许多人来说离婚带来的痛苦仅有有一部分是因为失去了伴侣,更多的痛苦通常是来自离婚所代表的意义——失败、被拒绝、背叛、未知以及与自己的预想背道而驰的生活轨迹。如果离婚发生在中年时期,那么丧失还意味着要面对更多局限性:还能不能去结识别的人,相互了解,并达到亲密的程度?——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