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说到这个话题,我就想起来几年前上过的一节公开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第一次上是在学校的报告厅,刚好赶上外边有听课的师范生,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的课型被定义为“六课工程之研讨课”。我非常认真的设计了这节课,而且自认为那天表现很不错,也获得了很多掌声!沾沾自喜之情洋溢在每一个表情中,觉得我上了一节成功的课。
正巧接到老师的电话,要去榆林上一节公开课,我想都没想就说我自己有一节课还不错,老师说她来听课。还记得那天听课评课的场面,一上完课,老师赶紧把我叫过来说:“如果这样出去上课,那是万万不行的。”那一刻我的内心飘过“十万个为什么”?老师说我上了一节“环境保护主题班会课”“啊!一瞬间我便傻眼了”!那天的评课用了很长时间,说是评课,其实就是推翻全部的设计重来,这个磨课的过程至今尤难忘怀。等真的在榆林上完那节课后,我才认真的反思了自己,是我自己的设计有问题,一直是在“怎么教”上下苦功夫的我总想把课上的花里胡哨,却疏忽了“教什么”这么重要的内容。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自那之后,我好像明白了“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最近看到《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这本书,似乎与我之前的一点点小想法不谋而合了。书中说道:“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观课议课的角度既可以从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的角度去考察,也可以从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的角度来审视。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我们还有十分的必要,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也就是审视、反思这常课老师教了什么,进而探询、体察学生所驻留的学习经验,并考察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及关联程度。”
听完这些话,再回想自己二次、三次的教学设计,似乎真的意识到,幸亏老师把我从那个“怪圈”里拉出来,否则,自己现在还是那个追求把课上得“热热闹闹”的人,已经忘记了教书的根本,忘记了“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