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复强调柔弱,处下,无为。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意思是知道何为阳刚,却安于阴柔的位置,甘愿做天下的河沟。甘愿做天下的河沟,永恒的德就不会离他而去,使其回到婴儿一般的质朴中。婴儿最弱却最让人喜欢,最有希望。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意思是天底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征服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意思是人活着好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僵硬。僵硬是死亡的特点,柔弱则是生存的特点。依靠武力逞强必然灭亡,树木长高成材就会遭到砍伐和摧折。处于下位的表现为强大,处于上位的表现为柔弱。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意思是天下没有什么比水更为柔弱,但攻坚克强的力量没有什么能胜过水的。因为没有什么能改变水的品性。柔弱胜过刚强的道理,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也没人能做到。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要收拢的必先张开,要削弱的必先强大,要荒废的必先兴盛,要夺取的必先给予。这是微妙简明的道理,柔弱的可以战胜刚强的,就像鱼不能离开水一样,严刑酷法也不能轻易使用。
以柔克刚的理论告诉我们,矛盾不是靠争强斗狠解决的。争是非对错,不如守柔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