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议如何求贤——秦孝公的选人用人之策
卫鞅通过《求贤令》经过很多的曲折来到秦国以后,不想直接去招揽贤士的地方,而是拜访了侯赢和景监两位好友。入秦的士子看到秦国贫弱,便有了退却之意。这些士子本来多数都是为了做官而来,一看秦国吃的是秦菜苦酒,整个秦国是一穷二白,所以就渐生去意,而礼贤下士的孝公诚意挽留各士子!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一幕我们看到的是秦孝公在用心选人,但这还只是初见,就像企业人力资源部的招聘流程一样,招聘广告发出去了,简历也找好了,但接下来还有电话邀约,还有面试、初试和复试以及考核。而用人一定是要用放心的人,秦孝公用景监领头,车英辅助负责招贤馆这件事,而不用上大夫甘龙,因为甘龙是秦国老氏族是既得利益者,甘龙又是秦孝公随时不能掌控和把握到的人。而在这个时候秦孝公要用的一定是自己最放心的人,他要用的人一定是像景监、车英这样忠诚的员工。
要中大夫杜挚去办一个招贤馆,半年都办不好。而身为武将的车英才用了短短半月时间就给办好了。所以,什么叫放心的人?也许对于秦孝公来说他重要的是要为秦国招到合适的人才,对于特立独行的卫鞅强摁牛头不饮水,不管秦国有没有卫鞅他也要为秦国招到真正合适的人才。但景监却不同,景监把卫鞅看得很重,他是把老板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在做,对于老板交代的事他甚至比老板更上心。
其实,孝公和景监都在乎卫鞅,所不同的是秦孝公在乎的是秦国发展的大局,但景监看到卫鞅是那种看到人才后内心真正的喜悦,因为景监知道秦国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像卫鞅这样特立独行的人才。而且景监和车英这两个人执行力一定不容置疑,因为景监和车英他们都会以老板秦孝公的决策为决策,但这两个人能力都不够高,用这样的人好处是秦孝公已经在为秦国的发展在培育未来的人才。
后来景监和车英成为了卫鞅变法时的左膀右臂。景监本是征战沙场的将军,有勇有谋,文武双全,本非等闲人物。卫鞅开府后,景监竟甘做卫鞅属官,埋头案牍工作,随卫鞅没日没夜鞠躬尽瘁。可以说,没有景监,卫鞅的法令在秦国就难以彻底执行。卫鞅毕竟是空降兵,外来人才想要在秦国施行变革他必须要依靠于内部人员的力量来破处变革之难。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和景监一样,车英也是秦国新法的受益者和坚定拥护者,卫鞅身边不可或缺的得力干将。但车英与景监的不同之处在于,景监是卫鞅的朋友兼下属,友谊色彩比较重,而车英与卫鞅之前并无交情,所以更接近于一个忠心不二的部属,卫鞅对车英也更多的是公事公办。
但是卫鞅对于车英的器重并不下于景监,二十年的朝夕共事,两人建立了绝对忠诚的信任,卫鞅任左庶长时,车英顺理成章的成为卫鞅的左膀右臂,率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护卫变法。车英对卫鞅的支持,是卫鞅变法成功的另一大支柱,是卫鞅拥有执法权威的象征,是一支护法铁军。
若无车英,卫鞅的变法就失去了震慑国人的力量。商鞅变法,景监和车英居功至伟。所以,用放心的人你还可以培育他。虽是有德无才,但可以培育使用,也可以成为一把改革的利刃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