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下午从外面回来,想起来要炸些什么东西,小时候就有这样的传统,端午节要炸糖糕菜角油条这些,但是现在人都懒省事了,只有很少一部分会炸。炸油条的那个摊子平时早上都不出摊,端午节这天早早就出来了,说是一年就靠这一天的生意呢。确实是,婆婆出去买的时候,看到旁边的邻居也都去买了。
前两天听朋友说在家炸糖糕和菜角了,去妈妈那里的时候,跟妈妈说准备炸,妈妈就开始说起经验。小时候,每次过节,妈妈都会炸,而且以前在老家,夏天下雨的时候,没什么事,也会炸一些来吃。妈妈说他们店里现在也经常炸油条吃,面要和的软一些,放些发酵粉,让面发酵一下,炸出来的就挺好。
那天没买到韭菜也就不想菜角的事了,先来油条试试,如果可以炸得好,下次可以尝试别的。按妈妈说的,加上发酵粉,软点的面,最后和的时候手上沾上油,这样面不黏手。放了不到两个小时,看到面发酵得差不多,把油烧上,动手开始做剂子。
手上全是面,喊了老公过来看着油锅,本来是跟女儿玩得挺好,把老公叫走,女儿也跟着过来看,看我们忙,女儿自己回去玩了。有时候,她能看到你的忙碌,自己去找玩具玩,她自己的时候也可以玩得很好。
最开始做得是圆圆的长条,老公说油条应该是薄的宽的那种,不然不容易熟,又做成薄的形状,掌握不好厚度,有时候就太薄,变成薄饼。晾了一会儿,给女儿拿了一根圆的,她尝了说好吃,连着吃了好几根,后来再给拿扁平形状的,愣是不要,就要圆的。不得不说,人家还是挺支持妈妈的工作的。公公尝了,说除了味道比较淡,其他都挺好的,比外面卖的好吃。
各种形状都做了些,老公全程看着锅,负责翻面,挑出炸好的,我负责做剂子,往锅里放,两人配合,忙碌了一个小时,全部炸好。虽然看着不那么美观,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