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门中,最出名的几位就是。曾子,颜回,子贡和子路。那么,在这几个人中我最喜欢,或是最像谁呢?这是我在本篇文章中要讨论的问题。
首先,我们仍然要回顾一下每一个人的一生,以及他们一生的事业。作为一个儒家的传人,我们要注意的就是立德,立功和立言。孔子所说的仁心实际上就是外推和内修的过程,立德是内修的过程,立功是外推中积极的一面,立言是外推消极的一面,就好比:恕,在评价一个儒家人物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三方面来评价。
子贡。在大约20多岁的时候就加入了孔门,他的世代祖先都是做商人的,而且也有从政为官的,子贡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因为他有非常高的从商的本领,因此是人们都称他为富比陶朱,那么这么成功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加入孔门呢?实际上是因为子贡产生了对于意义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这一点和我很像,因为我就是和我爹共读的时候产生了关于意义的问题,虽然我不如子贡一样富裕,可是在关于意义问题的思考这一方面,我还是和他很像的,因为最开始我只想的是考试考得比谁高之类的。
子贡在加入孔门的第1年时认为他比孔子要厉害的多,第2年时他认为自己和孔子一样牛第3年时,他认为自己不如孔子,这实际上也是他的一个成长过程。为什么呢?在子贡进入孔子门之后,孔子曾经评价他是一个器,实际上他从最开始认为自己比较厉害,到了后来认为自己不如孔子,实际上也是不器的一个过程。我认为我在学校修炼的过程和子贡是很像的,我也是在慢慢成为一个器然后,再变成君子不器。
到了后来,子贡也在慢慢的修炼,成为了孔门中比较重要的弟子之一,不过子贡和颜回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子贡比较注重的是外推而颜回比较注重的是内修,主要原因是因为子贡非常有口才,子贡的口才好,于是他想要把孔子的大道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体悟到,就好比他在做商人的时候一样,我有这么好一个东西,为什么不能让其他人也同样像我一样领悟到他呢?可是往往子贡在没有完全领悟好大道的时候,就想要把大道传出去,这样很多人都不会理解子贡的做法,以至于让子贡成为了一种好像想要强迫传达到的样子,子贡在问老师关于有的问题的时候,老师也让子贡收敛一些,其实这有时候和我有点像,因为我在学习一些哲学问题,我就想让别人也知道关于我的哲学思想,有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关于哲学的思想,可是,我仍然会这样做,这就好比子贡了。那么我可以接着进展的空间,就是真正的了解他之后,再慢慢引导别人,而不是去强迫别人。
在这一点上子路很明显比子贡要做的好的多,因为子路在干嘛,要保证自己知道这件事情是为什么要干,能做到非常完美的知行合一,只有知了才会去行。
到了后来在孔子快要死的时候,孔子想让子贡去传他的大道,可惜的是子贡,因为考虑的是时效性,所以他没有成功的传孔子的大道,这也是子贡一生的重大遗憾,虽然我不像子贡一样无疾而终,可有时我在办事的时候,我仍然不能下定决心去办一件事。
当然我也有我可以自己提升的地方,子贡也可以坚持自己的道路,最终变成真正的圣人,可惜子贡的结局已经不可改变了,而我的人生却是新的,那么当我遇到一件我真正喜欢的事,我是否会放弃我也许拥有的万贯家财去追寻他呢?
也许我会这样,可是我也许还是不能放下人生中的荣华富贵,不过很明显,现在就说这件事情是非常早的,也许也会显示出我在煽情之类的,不过我想说的是,我可以努力活好当下,让我提升我自己的道德和修养,并且去寻找真正的方向,这些话仍然比较空,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做好眼下的每一件事,比如写好这篇文章,做好我的作业,写一篇论文之类,这些其实也是我去追寻大道的一个过程。
那么剩下的三位呢?曾子,颜回和子路这三位之中。颜回实际上是最能够自省的一个人。因为,颜回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的人,他的家庭实际上和孔子一样,都是世家大族,因此他为了光耀门楣一定会使劲学习,况且他的父亲也是孔门弟子,肯定让颜回。在进入孔门以前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最开始进入孔门的颜回,整天都不说话,导致孔子以为他非常的愚钝。可实际上呢?孔子发现他在私下和其他同学交流的时候却能够讲出孔子真正想要说出的道理。这实际上和颜回本身的天赋也是有关系的。
子路的一生中比较重要的几点是忠义和勇,这实际上和他最开始的书生和性格是有关系的。子路的出身和颜回可大大不同,和子贡
就更加不一样了。子路实际上是一个野人,他去见孔子的时候,头上戴着公鸡毛,身上还带着野猪的牙齿,一副刚刚进化的模样,并且,他还自比是南山的竹子,看不起孔子这个人。可是在子路加入了孔门之后,他把自己最开始也的性格变成了勇。之间最大的差别是多加了一个义字,如果子路不加入孔门,他非常有可能终身都是一个野人,可是他通过知识,最终变成了勇,而且也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与闫辉不同的地方在于袁辉,并不是每知道一个东西就必须要马上把它行出来,子路却是这样一个人。
那么曾子呢?曾子实际上有一部分是和颜回比较像的,他们俩都是一个比较偏向于内在的人,不过曾子也有自己的不同之处,比如说他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且只要他认准了一条道路,他就会努力的达到,而不是像子贡一样去考虑实效性的问题,我认为我在这一点上也需要学习他,因为有时候我做一件事情也会考虑实用性。孔子在最后托孤的时候,会把子思托孤给曾子,也是这个原因。因为曾子是有方向的,有坚持力的,孔子希望子思能够接着传去自己的大道,因此把子思托付给了曾子,曾子在儒家的立功立德立言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就是立言和立德,曾子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作品:大学,并且曾子也没有辜负孔子的愿望,成功的教出了子思,子思成为了孔门四圣中的述圣,曾子也成为了孔门四圣中的宗圣。述圣和宗圣实际上就是把儒家传承下来的圣人,可见曾子虽然没有在孔门十哲之中,却成为了孔门四圣之一,这也算是非常高的殊荣。
在孔子死的时候,子贡的学习能力肯定是比曾子更强的,学识肯定也是比曾子更多的,可是孔子之所以选择把子思托付给曾子,最重要的原因仍然是因为子贡不能一心一意的去修道,没有曾子的坚守的精神,所以说,虽然我最像子贡,可是我仍然要朝着曾子和颜回的方向发展,通过内修然后外推,最终立己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