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是建立链接
——读《教学基础:循证教师都在用的五步教学法》笔记
假期完成《教学基础:循证教师都在用的五步教学法》一书,该书由麦克·贝尔所著的,盛群力、何珊云主编,张阳翻译的2024年新书。这本书读完后,让我想起皮亚杰的“图式理论”。图式是大脑中已有的认知框架,他说学习是大脑通过图式(Schema)的建构与重组来整合知识的过程。麦克贝尔的五步教学法本质上是帮助学生激活、扩展、修正和巩固图式的过程。学习的目标不是简单地记忆知识,而是通过图式的动态调整,形成可迁移的认知结构。
(此图截图于哔哩哔哩的“徐徐不慢呢”up主视频,侵权可删)
获得1:学习的本质:在神经网络中开辟认知路径
麦克贝尔在《教学基础:循证教师都在用的五步法教学》中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大脑通过建立神经链接网络来获取和存储知识。一改把学习简单视为知识输入的观念,而是将学习过程还原为大脑神经网络的构建与重组。
学习始于已有知识网络的激活。当我们接触新知识时,大脑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寻找连接点。这就像在一片草地上开辟新路,已有的路径为新的探索提供了起点和方向。每一次学习都是对已有神经通路的强化,新的知识通过连接融入原有网络,形成更复杂的认知结构。
神经链接的建立需要持续强化。大脑中的神经通路如同草地上的小径,只有通过反复行走才能形成清晰的道路。间断的学习会导致神经链接的弱化,就像久未行走的小径会被杂草覆盖。这种生理机制解释了为什么碎片化的学习难以形成持久记忆,也说明了系统化学习的重要性。
理解是知识整合的关键。单纯的知识输入如同杂乱堆放的快递,难以有效提取和使用。真正的学习需要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将其归类存储,建立清晰的提取路径。这种理解过程使知识不再是孤立的碎片,而是成为可随时调用的认知资源。
这种基于神经科学的认知对给我们的教育实践一些启示:我们应当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知识,创造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通过反复练习强化神经通路。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理解,将新知识整合到已有认知网络中,形成可迁移的思维能力。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应用。
获得2:五步教学法的模型框架
这五个步骤不仅是一个教学框架,更是一个基于认知科学的学习模型。它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学习的连接性:新知识必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知识的渐进性:从理解到应用,再到巩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挑战的重要性:适当的挑战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深度学习。
反馈的作用:具体、建设性的反馈是学生进步的关键。
重复的价值: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知识才能真正内化。
一早,使用了DEEPSEEK帮忙梳理整理,它整理出来的结果太棒了,太强大了,写得比我好,文采也比我好,还能交流回复我表情。
Deepseek帮忙梳理的五步教学法的核心观点
学习是大脑建立神经链接网络的过程。新知识需要与已有知识建立连接,才能被有效整合和长期记忆。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而是通过理解、练习和反馈,将知识融入认知网络,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步教学法模型
1. 原有知识(Prior Knowledge)
核心思想: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过程。教师需要激活学生的旧知识网络,为新知识搭建桥梁。
操作路径: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通过提问、讨论或回顾旧知识,激活相关记忆。
为新知识提供“锚点”,帮助学生建立连接。
意义:
降低认知负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新知识。
为新知识的整合提供基础。
2. 呈现新内容(Present New Content)
核心思想:以清晰、系统的方式呈现新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操作路径:
限制工作记忆负荷,避免信息过载。
运用多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增强学习效果。
使用先行组织图(如概念图、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将抽象概念与具体类比联接,增强理解。
意义:
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结构。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设置挑战性任务(Set Challenging Tasks)
核心思想:通过设计具有适当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应用能力。
操作路径:
提供示范与样例,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
使用图形化和非文字方法,降低认知难度。
引导学生进行元认知反思,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
采用合作方法(如小组讨论、协作任务)促进互动。
设计思考性任务(如开放性问题、探究式学习)激发高阶思维。
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4. 反馈和改进(Feedback for Improvement)
核心思想:提供具体、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学生识别问题并改进。
操作路径:
反馈内容:
具体而非笼统,聚焦于学生的具体表现。
建设性而非批评性,指出改进方向。
平衡正面与负面,既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
反馈形式:
口头反馈:即时、互动性强。
书面反馈:系统、全面。
同伴反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后续行动:
设定改进目标。
提供支持资源。
跟踪学生进展。
意义:
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加速学习进程。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5. 重复和巩固(Repeat and Consolidate)
核心思想:通过定期复习和练习,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转化为长期记忆。
操作路径:
设计定期复习计划,强化神经链接。
总结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设计巩固练习(如测试、项目)检验学习效果。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如游戏、讨论)增强趣味性。
意义:
防止知识遗忘,确保学习的持久性。
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学习与大脑的隐喻
建立神经链接:学习如同在草地上开辟道路。走一次有印子,走两次印子加深,不断走,路就形成了。如果不走,杂草长出,路就消失了。
知识的整合:学习不是将知识“放进”大脑,而是通过理解将其融入已有的认知网络。理解后的知识如同整理好的快递,归类存放,随时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