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打算本周来开启健身主题的,但是昨天临时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还想继续聊一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你在生活中,有刻意练习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吗?之所以这样提问,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选择最简单最不用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当生活不如意时,立刻抱怨。当男朋友不够爱自己时,立刻发脾气,甚至会说出分手的气话。当孩子学习不努力时,立刻贴上各种标签。
这些行为也许我们都有过,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大脑懒,本能走思维捷径,形成懒的思维惯性。大脑是一个极其耗能的器官,就那么个小肉球,要耗费掉全身20%多的能量,在远古那个资源匮乏的时代,这样的器官是根本逃不掉进化的剪刀的,因此大脑为了适应生存,就有一套节省能量的机制,那就是走思维捷径。
所谓的思维捷径就是我们说的经验。举个例子,小孩哭闹,你一顿连喊带吓唬,孩子老实了,于是下次再次哭闹,你还得连喊带吓唬,顺利解决问题,于是就得出了让小孩不哭闹的经验,再次遇到的时候,你就不需要再去思考,直接连喊带吓唬就解决了。
这种通过现象归纳形成的经验,可以大幅度的节省我们大脑的认知资源,它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解决当下的痛苦。
但是你能明显感觉到,大脑的这种认知方式有个巨大的问题,正式因为大脑走思维捷径的懒惰,久而久之,它会让我们的思维形成一种依赖的惯性,遇到问题直接调用经验,懒得思考,于是脑子越来越慢,最后丧失了深入思考去探寻本质的能力。
在我最初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和欧耶解决问题的时候,因为成年人面对小朋友,最容易用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我有的时候,看到欧耶犯了错误,做了错事,磨磨唧唧,我就会生气地吼他两句,但是我发现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只能起到发泄情绪的作用,对于解决问题,其实作用不大。然后我开始慢慢的做刻意练习,每当欧耶做出我无法理解的行为时,我会先防止自己进入思维惯性,给自己建立思维防火墙,然后透过事情的表象,去找寻事情背后的本质,最后,倒推因果链,深度思考为什么,不停的往下问为什么。在这期间,我会有认知盲区,我意识到了自己在育儿方面的无知,我才一直有动力去不断的学习,去不断的探索更多的育儿知识。
后来,我把这种刻意练习的方式应用到了工作和生活中,当然我也不是每次都这样练习,有的时候也会偷懒,只是我意识到可以练习后,我有的时候就拿出来练一练,我总结为三步:第一步,建立思维防火墙,防止自己进入思维惯性;第二步,透过现象看本质;(看不懂的时候,意识到自己这方面知识匮乏,赶紧查阅资料去学习)第三步,倒推因果链。
在昨天发生的事情中,我再次做了这个刻意练习。
事情起因:昨天上午家属在挪车时,把行李箱放在马路边,挪完车,忘记了行李箱,开车就去接我了。
事情结果:装有家属办公电脑和我的衣物的行李箱丢失。
当我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先给自己做了心理暗示,问题已经发生,开始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吧!一切抱怨和责怪都是思维惯性,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开始回忆我放在行李箱的物品,即使丢失,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然后我开始询问家属在行李箱里放了什么?如果确实找不回了,风险是否可以承担,我们讨论完后,觉得风险是可以承担的。那就没有必要影响我们假期的心情了,不过我们依然去报了警,顺便给欧耶普及了一下,如果丢了东西,如何找警察叔叔,如何给警察叔叔描述情况等等。顺便把这一次经历,当成了假期奇遇的一部分吧!当然,最后我们还是要总结经验教训的,避免下一次犯同样的错误。希望欧耶也能够通过看到爸爸妈妈这次理智和冷静的解决问题方式,学习到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式。
我在健身,工作和生活中,都发现了很多可以刻意练习的地方,然后能够让我发现工作和生活的很多乐趣。在健身时,我会刻意练习控制身体上的肌肉,然后我慢慢发现,他们是可以被我控制的。在我跳舞时,我也学着让我身体上以前不能动的地方,慢慢练习,然后发现,我可以一点一点控制了。这些都让我觉得好有意思,我也会继续探索下去,希望大家也可以发现这些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