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付涛 微信诞登彼岸 2025年
本卷记公元360-368凡九年事
一、五胡十六国的第一名将——慕容恪
慕容恪,字玄恭,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宗室大臣、军事家,官至太宰、录尚书事,封爵太原王。
慕容恪自十五岁起便随军征伐,屡建奇功。他参与大败高句丽、讨灭扶余、宇文鲜卑等战役,均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特别是他率领少数兵力大败后赵数十万大军的战绩,更是让他一战成名。在与冉魏的决战中,慕容恪更是以连环战马的新式武器和创新战术,成功生擒冉魏皇帝冉闵,平定了河北地区。此外,他还多次击败东晋军队,攻克了东晋淮水以北的广大领土。
除了军事才能外,慕容恪还具备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治国才能。在前燕政权中,他历任要职,对内总摄朝局,团结内外朝臣,使前燕朝堂趋于稳定。他辅佐幼主慕容暐,行周公故事,以“德治”为基,构筑了大燕国的最大版图。尽管他执政期间存在宽松无度的问题,但整体上保持了前燕的稳定与发展。
慕容恪为人谨慎大度、谦恭仁和,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他公私分明,无愧天地,以谦恭宽和的姿态稳定国政。这种品质在当时乱世中尤为难得,也让他赢得了将士和百姓的尊敬与爱戴。
慕容恪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治国才能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被誉为五胡十六国的第一名将。
二、天才少年:苻坚
苻坚,字永固、文玉,小名坚头。前秦文桓帝苻雄之子,前秦惠武帝苻洪之孙,前秦景明帝苻健之侄,祖籍略阳郡临渭县,但苻坚从小在邺城长大。苻坚之父苻雄因辅佐长兄创业有大功,被封为丞相、东海王。
史称苻坚自有贵相,传说背后有谶文:“草付臣又土王咸阳”,“草付”是“苻”;“臣又土”是繁体的“坚”,也就是说,他将来就要在咸阳称王立国了,这条谶文在迷信的古人看来是非常吉利的事,于是就为他取名“苻坚”。也许正是应验了谶文中的话,苻坚自幼聪明过人,七岁时就知道帮助周围的小伙伴了,言谈举止犹如大人,所以倍受祖父苻洪的宠爱。在苻坚八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向爷爷苻洪提出请个家庭教师的请求。苻洪惊奇地望着孙子说:“我们从来只知喝酒吃肉,如今你想求学,实在太好了。”于是欣然答应。第二天就请来了家庭教师。苻坚学习非常刻苦,潜心研读经史典籍,随着学识的不断增长而立下了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大志,遂又结交了许多当世豪杰,很快成了朝野享有盛誉的佼佼者。
当时有个叫徐统的人,很擅长看面相,有一天在路上看到年幼的苻坚长相非比寻常,就上前拉住他的手说:“这里是皇帝巡行的街道,你们在此玩耍,不怕司隶校尉把你们捆起来吗?”苻坚回答说:“司隶校尉只捆有罪的人,不捆玩耍的小孩。”徐统对随行的人说:“这孩子有霸王之相。”后来两人又相遇,徐统对苻坚说:“你的面相不同寻常,日后必定大贵。”苻坚一本正经地说:“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我终生不会忘记您的恩德。”后来,苻坚诛杀苻生继位,没有忘记徐统的恩情,擢升其少子徐攀为琅琊太守。
三、“东山再起”说谢安
谢安出身陈郡谢氏。自少以清谈知名,屡辞朝廷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名士游山玩水,对谢家子弟注重言传身教。一次,谢安的夫人刘氏问谢安:“怎么从来没见到你教育孩子?”谢安回答道:“我总是用我的言行来教育孩子。”史传,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安把家人聚在了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一会儿,下起了又大又急的雪,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侄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的侄女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谢安高兴得大笑起来。“咏絮之才”便是此典。更有趣的是,谢安有鼻炎,吟诗的时候,鼻音较重。许多士人为了模仿他的声音,只好捂着鼻子吟诵。这种读法竟有一个专名,叫做“洛下书生”。可见谢安对时人有多么大!
“东山再起”:谢安高卧东山隐居至四十余岁,不愿出仕。后来朝廷一再催促,让他出山做官。因为东晋王朝依靠世家大族,失去大族的支持,统治便岌岌可危,而谢氏是当时著名大族。谢安这时才答应出山,担任大将军桓温的司马。碰巧的是,谢安去拜见桓温时,有人送给桓温草药,其中有远志一味。桓温见物起意,问谢安说:“这种药又被称为小草,为什么有两种称呼呢?”谢安还没来得及回答,坐在一旁的另一位名士郝隆应声答道:“这有什么难的。在山中叫远志,出山就叫小草。”谢安听了郝隆的话,知道郝隆在讥讽自己高卧东山,素有远志,但出山却只当一个小小的司马,不由脸上露出惭愧之色。后来以“小草远志”指隐居与出仕,或以小草谦指自己居官低微。
谢安曾与王羲之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超乎世俗的志趣。王羲之说:“夏禹勤于政事,手足磨出老茧;周文王管理国家,连吃饭都无暇顾及,如今朝廷边境战事频繁,执政者应思考效忠国家,空谈浮华会荒废大事,恐非当今执政者所应有。”谢安说:“秦任用变法务实的商鞅,只延续两代就败亡了,这难道也是空谈浮华带来的祸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