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的一天,杭州涌金门外,当地百姓在修缮城墙时,意外地挖出了一具硕大的棺材,棺木上刻“武松之柩”四个大字。
这是一具黑红色的棺材,“武松之柩”四个字则为金色,棺木因年久已朽坏,然而从棺缝中依稀可见里面还有一些白骨。众人一看都吃了一惊,于是便将棺材重新埋入了地下。
可能有人要说了,武松不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吗,有坟墓也就算了,怎么还会有尸骨呢?难道历史上真有武松其人?
别说还真有,根据《浙江通志》,《杭州府志》等史籍记载,北宋末年,一位名叫武松的江湖卖艺人来到了杭州,他容貌奇伟,武艺不凡,因人才出众被当时的杭州知府高权相中,之后被聘为都头,很受器重。
武松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不久便因功升任提辖,前程那是一片光明。然而好景不长,高权因得罪朝中权臣丢了官,武松随即也被解了职,那新任的知府乃是蔡京之子蔡鋆,此人来到杭州后倚仗权势,那是作威作福,鱼肉百姓,老百姓背地里称其为“蔡虎”。
此时武松虽已是白身,却不忍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便暗下决心要为民除害,一日,武松埋伏在了蔡府门口,不久,便见蔡鋆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出大门,武松二话不说,冲上去就是一刀,直接结果了这只恶贯满盈的“蔡虎”,但武松也终因寡不敌众被捕,最后惨死牢中。当地百姓感其恩德,便取了他的尸首,将其安葬。
说完了武松的事迹,接着来说他的墓,时间来到了1924年,杜月笙来到杭州游玩,无意中得知武松墓已经破败不堪,便联合黄金荣,张啸林,共同出资将武松墓迁到了西泠桥畔,并立碑纪念。
然而到了1964年,武松墓还是被毁了,根据当时的记录,棺材中确实还有白骨,可惜的是当时尸骨直接被运到了鸡笼山,扔在了乱坟堆中。直到2004年,武松墓才在原址被恢复重建。
那么《水浒传》中的武松与真实的武松有何联系呢?
我们熟知的武松形象最早见于宋末元初周密《癸辛杂识》中收录的《宋江三十六赞》中。元朝时,有关武松的杂剧开始流传,明初,施耐庵将武松写入了《水浒传》。
由此可见,因为历史上武松的英雄事迹感染了许多人,之后更是被广为传颂,经过历代演绎,武松形象愈加丰满,故事更加生动,后来再经施耐庵加工雕琢,最终武松才成为《水浒传》中的经典形象,从而流传后世。
我在大学期间,到浙江游玩,拜访过“宋义士武松之墓”,也留了照片;这些历史事件也是后来才知道的,毕竟《水浒传》是戏剧小说,与真正的历史差距还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