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儿童心理学:孩子心理和行为背后的真相》 作者:托德老师
第一本内容专注于0~6岁学龄前儿童,第二本内容将会集中在7~12岁学龄期。
在第一本书中,从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个性发展、情绪发展、行为管理、社交能力以及父母自我修炼6大板块入手。
板块一: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
一、儿童语言和认知的发展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呢?抓住关键期!0~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0~2岁。
0~3岁以下:语言发展的第一关键期
第一阶段:9个月以下
0~9个月婴儿不会说出有意义的词语和句子,但是可以为他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孩子要更多的声音回应,可以促进大脑语言中枢的神经元加速成长。比如你可以不断地对你的宝宝说话、唱歌,并且配合微笑的表情。
第二阶段:9~13个月
9~13个月的宝宝开始出现类似语音发音的现象,家长要对孩子发出各种各样的发音进行模仿,推测他的想要发出的某个词语,不断重复回应,模糊的、含混不清的声音也要回应。
母亲对9~13个月的婴儿的语言回应,能够促进他的“词汇爆发期”更早地出现。
第三阶段:13~20个月大的孩子(20个月是一岁零8个月)
处于词汇爆发期,这也是孩子语言学习的“黄金8个月”。在这段时间里,父母要尽一切可能跟孩子说话,并且及时回应宝宝的语言,产生一种“对话”的感觉。
此时此刻的原则:可以进行词汇训练,从他正在干的事情上教孩子与这件事情相关的词汇。比如他正在玩皮球,就教他皮球的词汇。
第四阶段:一岁半到两岁(24个月是两岁)
如果想让孩子学习外语,一岁半到两岁就可以开始了。学习外语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里有两种语言环境。
第五阶段:两岁以后,睡前故事陪伴
给2~6岁的宝宝讲睡前故事,是家长和孩子建立情感依恋的最好方式。每个故事都要精心挑选,因为每个故事都可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植入一个新的概念和世界观,也会促使他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总结:要想在语言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0~2岁积极回应他们的发音或者语言;在13~20个月的时候对他进行“语言轰炸”,增加对话,同时进行多种语言的培养;在2岁以后多讲睡前故事。这是所有父母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3~6岁:语言发展的第二关键期(书面语言)
如何让学龄前3~6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得更好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语言的构成。通常,语言分为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听、说、读、写四个环节都包括了以上的构成。
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认为,3~6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词汇量会大大增加,会更愿意和他人沟通交流,最常见的表现是孩子们越来越多地问“为什么”。所以,3岁以后的孩子,语言的沟通能力会大大提高。
1.少接触电子产品,多与人交流,儿童的语言只能在使用中发展。3岁左右的儿童每天玩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所以,多带孩子参与主动交流,尤其是让孩子与年龄更大的同伴(他们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使用更合适的语言规则,把话说得更清楚。)交流,能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2.阅读能力早培养
(1)选择合适的书籍。各类绘本,儿童可以借助文字简单、鲜明生动的图片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建议给孩子选择温暖的、柔情的、童真的、有情节性的内容,比如“儿童情商绘本系列”“青蛙弗洛格系列”等。
如果3~6岁的儿童喜爱唐诗宋词朗朗上口的音律美,父母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诵读,作为对孩子的传统文化启蒙。但不建议通过经典国学来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
(2)进行阅读训练。最好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是亲子共读。
3.有意识进行语言沟通训练
以下4个方面是语言交流的基本规则:
第一,轮流说。听者和说者的角色不断变化。不可插话,不可打断对方的话,同时自己也要有所表达。
第二,倾听。要求孩子认真听别人的话,如果没听清楚,可以请对方重复一遍。不是服从对方的话,要求孩子在沟通的时,学会专注,理解对方想说什么。
第三,清晰。语音清楚,表达明确。慢慢示范表达,让孩子把讲话的速度放慢。
第四,有条理。日常思维训练。
概括:3~6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词汇量会大大增加,会更愿意和他人沟通交流,他们的语言的沟通能力会大大提高。如何促进儿童书面语言发展?一是要少接触电子产品,多主动参与年龄更大同伴之间的交流;二是阅读能力早培养,父母与孩子共读各类温暖的、柔情的、童真的、有情节性内容的绘本,不建议通过经典国学来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但可以诵读唐诗宋词感受音律美,作为传统文化启蒙;三是进行语言沟通训练,利用语言交流基本规则,如听者和说者的角色不断变化,轮流说,认真倾听,表达清楚,日常思维训练说话有条理。
总结:我们该如何训练3~6岁孩子的语言能力呢?多和孩子交流对话,鼓励他们相互沟通,多进行亲子阅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阅读和交流技巧不会自发产生,需要家长明确耐心地引导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