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依靠自己的“经验系统”生活着的,我们依赖于已有经验,依赖于惯性思维。当然,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经验系统”常常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容易很多,但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这些惯性思维,或许也阻止了更多新的可能性的发生。今天因为受到一篇文章的启发,想郑重的写下一些调整,让自己往后的人生,朝着这个新的方向去发展,或许会影响往后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
一、关于自由。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所谓的自由,时间自由,财务自由,人生自由,似乎拥有自由,就是我们的人生终极目标。什么是自由呢?自由就是随心所欲,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自由是放飞自我?还是康德所说的:“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在这之前,我也视自由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想着能够早日实现自由,最显著的体现是:想着自己能早日实现财务自由,早日退休,不用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从今天起,有了新的改变:要把自己工作的目标调整为工作到100岁(假如我能够活得那么长久的话)。为什么呢?相比较40多岁就退休的自由,人其实需要从做事上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活着就是来自我实现的,看看八十多岁的巴菲特,八十六岁还在种褚橙的褚时健,七十多岁的任正非,他们应该早就实现财务自由了吧,但他们依旧活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给人类带来更多的价值,获得更多的自我实现。所以,从今天起,不给自己设限,不追求过早的“老年生活”,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不断地去做事,去自食其力,去更多的自我实现。
因此,再见吧,40岁退休的自己!要让自己工作的久一点,再久一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更多的价值,自由固然重要,但如果你还能照亮更多自由的灵魂的话,何乐而不为呢?
二、从“获得”到“给予”。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有更多的财富,住更大的房子,拥有更大的权利,过更好的生活……当我们谈及人生的目标的时候,无一都是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多,这一切都无可厚非,只有我们“获得”足够多的时候,或许才会想到去“给予”。
是的,你我皆凡人,想要“获得”更多没有错,我们也应该去获得,去追逐。但在“获得”的同时,我们应该牢记得“给予”。俗话说:“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我们能“获得”更多,是因为我们能够“给予”更多的价值。目标没有变,但思维导向变了,当我们不再一心想如何获得更多,而是想着如何给予更多价值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你就会得到更多。
所以,再见吧,“获得”!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以“给予”别人,“给予”这个社会,“给予”这个世界更多价值的人!
三、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之前写过一篇《以伟大的方式,去做渺小的事情》,不论是生活中的琐事,还是工作中的大事,我们都以这样的方式去要求自己,那么最终你将会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即使是一个家庭主妇,你依然可以成为一个在家庭中有影响力的人,不必过分去强求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你自信独立且强大,你自会拥有话语权。在工作中更是如此,不必过分追求权利,全面去追求影响力,让自己成为在工作中有影响力的人。
然后,你会发现,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其实比成为一个有权利的人更难,但更有意义,更值得去追逐。
从今天起,用以上三点调整,引导往后人生的各种选择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