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总会抽时间备新课,两天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单元的教案,精细备课2篇,进度还可以。
这是一个不算燥热的下午,简单翻看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指尖停在老舍先生的《草原》,想要写点什么。
喜欢并向往着大自然的美景,其实前两年就想去草原看看,由于各种原因也没去成。刷小红书看到的大草原:那儿的天低得像伸手就能摸到云彩,草绿得能淌出汁来,风一吹,连空气里都飘着青草味儿,想想都觉得心里敞亮,特别治愈。最近又刷到“中国青年报”的视频,更是对草原充满了期待。
这会儿重读《草原》,倒像是跟着老舍先生走了一遭。文中说:“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眼前就好像浮出了大片连绵的绿。文中还说:“骏马疾驰,襟飘带舞,蒙族同胞骑着马远道来接。下了马,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住不放……”那股热乎劲儿,隔着纸页都能感受到蒙族人民的热情。老舍先生把草原的美,人心的暖都写到了文字当中去。
忽然想起班里的孩子们,他们平时写作文,总说没东西可写,趁着这个假期,有机会要是能站在草原上,亲眼看看云怎么在天上跑,听着马蹄声哒哒地敲在草地上,说不定他们的笔下也能冒出些新鲜的句子。老舍先生说“蒙汉情深何忍别”,这份情谊,光在课本里读着是一回事,但亲自站在那片草地上,握着牧民的手,大概又是另一种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