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年龄,普遍渴望退休,没有工作牵绊,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向往的生活。事实真相呢?仍然有一部分人活跃在职场上,原因各异,不可同日而语!
01热爱工作的类型
终南山,袁隆平这些大人物终身致力于他们热爱的事业,并做出杰出的贡献造福于民值得赞颂。生活中也有一些热爱自己事业的普通人,退休后在热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
阿贤是我们场医院的一名少数民族医生,有着丰富 的临床经验,随着改革春风吹到基层,医疗系统事业单位30——50(30年工龄,年龄达到50岁)一刀切退休,55岁的阿贤医生也在其中。
忙碌惯了,一下子闲下来无可是从,阿贤医生又和医院签了三年返聘合同,工资比较低,那都不是主要的。他等候的是到那时候妻子也到了退休年龄,夫妻双双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了。
02热爱社会福利型
李老师和老伴半生从事教育工作,独生儿子定居国外,老两口不习惯那里的环境,坚持在本地生活。
老两口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受人尊敬。刚刚闲下来的老两口没有像大多数老夫妻一样休闲,而是选择了到儿童福利院做义工。每周工作5次,其余两天时间属于自己,节假日出游。生活充实,而且还有满满的成就感,何乐而不为呢?
03筹集资金型
我们的体制有公务员,事业编,企业,退休工资差距很大,一般体制内退休的女的已经55岁,男的60岁,而且退休金还很丰厚,一般不会再就业。企业退休工人男的一般3000多元,女的2000起步,这部分人退休时,有的子女刚刚成家立业,几乎花光了父母一生的积蓄,父母拿着不算充足的退休金心里真的不踏实。
张老汉退休后想到儿子身边养老,又不想和儿子住在一个屋檐下,在儿子附近买个养老房迫在眉睫,可是儿子结婚成家花掉了张老汉夫妇一大半的积蓄。卖掉家乡的大房子,加上积蓄,又向亲戚借了一部分,总算买下了一套小两居。
身体还不错的张老汉在新的住所附近又找了一份门卫工作,并且对收入做了调整:张老汉退休工资还账,老伴工资用于生活开销,张老汉再就业工资存入养老账户。5年后张老汉夫妇两个不仅还完欠款,还有一笔可观的养老备用金。
04安排养老生活型
我的好姐妹云霞,独生女儿非常优秀,大概率不会回到本地工作,云霞和老公也不愿意到女儿身边养老,他们计划将来旅居养老,将来冬天去南方过冬,夏天回到我们本地避暑——前提得有充足的养老备用金!
云霞企业50岁退休,选择了再就业,拿她的话说“不是干部把自己当干部”,等到她老公体制内55岁退休时,他们的养老账户里已经有可观的一笔资金——可以信心满满安排以后的旅居生活。
在此,我有深深的感悟:
人口进入老龄化后,养老靠自己,这是不争的事实。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65岁退休,我们的邻国老龄化程度最高,60多岁,甚至70 岁的人仍然选择工作,不见得他们多么热爱工作,而是多存点养老金以备不时之需。
常言说“家中有粮,心始终不慌”,多一点积蓄,生活有底气,不至于将来生病需要钱时手心朝上:女儿愿意给,还有女婿呢,人家也有年迈的父母;儿子愿意付出,媳妇呢?年轻人有自己的小家要经营,真的没有精力给父母养老,不是子女不孝顺,而是无能为力!当今社会“我养你小,你养我老”很可能成为了过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