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开遍,情暖暖人间
《驿路梨花》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主题是“中华美德”。作者,彭荆风。体裁,小说。
对于这篇文章,我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上初中就喜欢上了本文。学完后还仿写了一篇作文。作文课上,老师作为一篇范文来读,记忆犹新。现在,新编教材中看到此文,心里颇有窃喜之感,品读本篇美文,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谈一下。
一、内容之美
《驿路梨花》这一短篇小说,讲述了“我”和老余在云南边疆哀牢山发现并投宿小茅屋,遇到瑶族老人,得知小茅屋的主人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正当他们修葺房屋时,一群哈尼小姑娘出现,误以为走在前面的就是梨花,纷纷表示感激,哈尼小姑娘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是解放军战土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就接着照料小茅屋,故而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二、主题之美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和文中并未真正出现的解放军、梨花姑娘。从这些人物中看出,文本围绕着小茅屋的修建和照料以及维修的过程,生动地展现了雷锋精神在西南边陲大山深处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各民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驿路梨花》的主题贯穿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五件好事围绕小茅屋串联起来:1.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方便过路人;2.梨花深受感动,照料小茅屋;3.梨花妹妹接过任务,照管小茅屋;4.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修葺小茅屋;5.“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从文中主要人物的事迹上勾画出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在此地的广为流传,生生不息。
小说四次提到梨花,一语双关,即描写自然界中美丽洁白的梨花,又揭示着像梨花姑娘一样拥有善良纯洁的高尚人格精神。“白色梨花开满枝头”昭示着辛劳的路途中会有人家,“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又进一步点出洁白淡雅的梨花指引着过路人找到缓解疲劳的歇脚处。通过梨花这一丰富的意象,在诠释着梨花(物)——梨花姑娘(人)——梨花一样的精神(主题)三者交相呼应,而歌颂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主题也就在这一步深一步的描述中,得到了印证。
三、写法之美
从文本细读角度剖析《驿路梨花》,会发现为了丰富故事情节,凸显文章的主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作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从以下角度解读文本。
(一)叙述视角
《驿路梨花》从叙述角度上看,文本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将“我”陷入整个情节中,隐蔽作者的观察范围,靠“我”带领读者走进情节,使读者陷入了“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这一思考中,并通过人物的逐步出现一步步解开谜团。
以“我”的口吻来叙事,能够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我’在睡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丽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大自然梨花的香气四溢使“我”在梦境中见到美丽善良的梨花姑娘,深入其境,作者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真实又自然的展现其细微之处的变化。
(二)误会迭起
巧用误会,使行文疑窦丛生,波澜起伏,作者利用人物之间对“小茅屋主人是谁?”的误解,来激化矛盾,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误会一:“我”和老余误以为瑶族老人是茅屋的主人;误会二:“我们”误以为梨花妹妹就是梨花,而梨花却嫁到了山那边,作者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三)巧设悬念
精巧的艺术构思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开篇设置一个总悬念,“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此则悬念一;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大小结合的环扣,瑶族老人扛着米推门而进,“主人”回来了,一个悬念解决,瑶族老人否认,悬念再起;据赶马人说是梨花姑娘,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引出解放军战士建造小茅屋,解放军为什么建造房子?悬念之三;最终解开谜团,雷锋精神的指引下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
作者就是以这一连串的悬念,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然后用简捷的语言,揭示事情的真相,使故事悬念的结束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四、梨花之美
《驿路梨花》中,“梨花”这一环境,我认为是作者刻意选择的。文中有三处写到梨花: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梨花的美丽与人物的美好相得益彰,这种环境与人物的统一,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见写法。但为什么是“梨花”而不是其他花呢?比如桃花?梨花有什么象征意义,使这篇小说的环境设置非梨花不可?
文中的相关描写,勾勒出梨花的鲜明特点:洁白、清香。“洁白”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意象联想是有其固定性的。由洁白想到纯洁,进而想到无私,这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联想。因此,洁白的梨花能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心灵纯洁且无私的茅屋“主人”们。
我们在读小说或者诗歌时,如果细细品味意象所蕴含的文化意味,会大有收获。在文中,梨花的盛开之处——驿路,也有特定的文化意味。
驿路,又称驿道,是古代传递政府文书时用的道路,在文中是指行人所走的道路。驿路的首要功能,便是传递。略加思索我们便能发现,驿路的传递功能与小茅屋里爱的传递暗相呼应。在小茅屋里,人们进行着一场爱的接力赛。“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一句已超越了陆游诗句中景物描写的层面,变成了春意盎然、爱满人间的象征。
梨花开遍,情暖人间。